最初的鸟儿死亡报告来自2009年10月一位姓李的司机。他是一个生意人,经常奔波在杭甬两地,穿越杭州湾大桥时,无意间发现了桥面上出现了死鸟。
我们以为是偶然现象。但此后陆续又有读者反映大桥上经常出现死鸟,最多时一天高达数十只。
为什么大桥上会如此频繁地出现死鸟?是传闻中的“群鸟自杀”现象?还是鸟儿在杭州湾大桥附近遭遇“百慕大”?
记者赶往杭州湾大桥实地求证。
读者李司机的自述——
大桥桥面,死鸟处处,太奇怪了
“前段时间我开车去上海办事,经过杭州湾大桥时,偶然发现干净的桥面上,有好几个黑点,看起来不像垃圾。再往前开,突然看见路中间有一团被轧得血肉模糊的东西,我特意放慢了车速,发现居然是一群死鸟,估计有十来只。傍晚返回的时候又看到了。大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死鸟?太奇怪了!”
同样的情况,网友“e.t”的报告更详细、更专业。他是浙江野鸟会的成员,早在大桥尚未开通时就发现了死鸟问题。
“2008年4月25日,我与一群朋友一起偷偷地骑车上了杭州湾大桥(一直骑到了大桥中央约18公里处),一路上发现很多鸟尸,大桥还没有开放(5.1正式通车),基本上没有车子来往(排除了鸟儿被汽车撞死的可能)。鸟尸都很完整,看上去刚死不久,基本上都是迁徙鸟种类。”
本报记者亲历后发现——
信鸽和水鸟撞死的最多
事情发生在著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我们格外关注。
这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
我们驱车赶往杭州湾大桥,为了能看清路面上的东西,我们以规定的最慢时速60码行驶,一路观察左右两侧的路面。
“看,这里有一只!”行使至距离大桥起始点2公里处,我们在硬路肩上发现一只完整的死鸟,几分钟后又发现另一只……一趟来回,在海盐往慈溪方向发现5只死鸟,慈溪往海盐方向发现3只死鸟,另外还有几摊血肉模糊的不明物体。
“如果遇到大雾或大雨等恶劣天气,死鸟会更多一些,”几位野鸟爱好者说,“我们观测了几次,发现死的主要是信鸽和水鸟,大雁和野鸭等一些能够飞得比较高的鸟,似乎没发现过。”
由于高速大桥上不能停车,我们无法拾取野鸟尸体,只能委托相关大桥养护单位进行统计。
“每天到底能有多少死鸟,实在不好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桥养护中心工作人员说,但他确认了两点:第一,大桥上的确频繁出现死鸟;第二,夜间出现死鸟的概率更高。
鸟儿死因猜测——
累死的?撞死的?病死的?
在这座世界闻名的大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向大桥养护部门、环保部门、野鸟协会及鸟类研究专家咨询。
浙江大学动物学老师徐海圣列出鸟儿死亡最有可能的三种原因:
1、长时间的迁徒飞行累死;2、鸟类主动撞在桥上;3、生病。
不过,徐海圣首先排除了第3种原因。“如果是生病的原因,不仅会在大桥上发现,附近陆地上也应该有发现,如果陆地上没有,就可以排除了。”
那么,剩下两种可能——
网友“观星者”认为:鸟类在迁徙过程中,由于体型较小,新陈代谢比较快,在途经杭州湾或长江口这样大跨度的水域时,如果体质不佳或没能及时得到食物补充,可能会在长时间的飞行中消耗掉所有的体力,造成一定的死亡率。
根据记载,迁徙的确是候鸟生命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些鸟儿属于“正常死亡”。
对这一说法,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魏天昊有疑议。他原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长期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的确会出现部分老弱病残累死的现象,但一般多出现在非常长距离的飞行中,如穿越欧洲马耳他海峡或撒哈拉沙漠。在大片水域和沙漠中,它们寻找不到歇脚的地方,累死的鸟儿较多。但在杭州湾这样的沿海地带,鸟儿歇息的地方不少,累死的比例不会高。”
与“累死说”相比,多位鸟类研究者更倾向于“撞死说”。他们认为:这些鸟儿是在飞越跨海大桥时撞死在桥上的,大桥上璀璨的灯光,是对其致命的诱惑。
理由一:鸟儿具有趋光性,夜间大桥明亮的灯光误导了它们。
“包括鸟类在内的多数动物具有趋光性。”浙大动物学教师徐海圣说。候鸟会在恶劣的天气下飞向有亮光的地方。
徐海圣揣测,夜间大桥灯光夺目,很有可能引起了鸟儿的误解,吸引它们飞向大桥。
类似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曾出现过。
魏天昊说,在他身处的云南及附近省区,某些山丫口在秋天晚上点起火堆,就会出现“飞鸟扑火”的现象。“最初人们以为是鸟儿‘集体自杀’,认为是不祥的天兆,其实这与鸟的趋光性有关。”
另一名叫唐思贤的教授也曾多次目击“鸟儿自杀”的情景。他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时兼任上海鸟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我做过机场鸟撞课题研究,常常在浦东机场玻璃幕墙下方看到从高处跌落的小鸟。大楼的窗子太大、太透明,势必反射周围的光线。这样,窗户就比四周要亮得多,鸟儿们争先恐后地扑过来”。
唐思贤推测,“大桥上的灯光过亮,使鸟儿视觉产生盲区,看不到周围的建筑物而撞击上去。这就像夜间汽车冲着你开过来,如果它打着大灯,你只看到灯光而看不见汽车的车身。”
魏天昊在查阅资料过程中还发现,鸟儿对黄色光特别敏感,因为其穿透力比较强。而大桥上的多数照明灯及行驶在大桥上的汽车闪烁的都是黄色光。同时资料还记载多数中小型鸟类都是夜晚迁徙的,这似乎恰好解释了为何夜间鸟儿撞死的更多。
理由二:杭州湾跨海大桥恰巧位于候鸟迁徙的必经路段,数百万候鸟要从这里飞过,误撞上大桥的几率大大增加。
据唐思贤说,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带,其中一条东亚——澳大利亚迁徙带穿过中国大陆,中点位置就在杭州湾大桥附近。“这里成为一个鸟类汇集点。”
大自然的进化有如鬼斧神工,至今人们依然无法解释候鸟如何能在漫长的迁徙途中准确地判断方向。科学家们推断,它们是按地貌、天象(指日月星辰)或地磁判断方向。(比如信鸽就以地磁为导向,鸟类学家曾做过实验,在信鸽脚上绑一小块磁铁,就无法判断方向。)
其中,候鸟会循“地貌”而飞已“证据确凿”。魏天昊多年前就尝试夜晚从空中俯视大地,“晚上河流看起来是白色的,它会反射光线,而周围的陆地一片漆黑。”多数迁徙鸟类均以此为向导。
于是,当大量候鸟沿着河流飞行,出现在杭州湾大桥附近时,受灯光吸引“撞上”大桥的几率大大增加。
趋光性本是进化赋予鸟儿的生存本能,在电子时代却很可能成为其致命的原因。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科学家们说,希望能有人提供更多的一手资料,以确认鸟儿的最终死因。徐海圣说:“如果有人能提供死亡鸟儿的尸体,根据尸体解剖,可以进一步确认鸟儿是否撞击而亡(撞击致死会出现头骨碎裂)。”魏天昊:“最好要分清鸟儿到底是撞击在大桥桥柱上,还是桥灯上,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进行防护。”
有知情的读者,可拨打本报热线96068提供信息,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
美国每年有2亿只鸟撞塔身亡
美国“2006年度最佳科学写作”《没有我们的世界》一书中,专门提到了鸟类撞击事件。
为了避免飞机的撞击,很多灯塔上都安有警示灯。上世纪80年代,人们估计一座塔上每年要撞死2500只鸟。以此计算,单单在美国,每年就有接近2亿只鸟因撞塔而殒命。
密西西比州的一些鸟类学实验室还收集了因撞击而死的各种鸟类尸体,死伤最为严重的是候鸟,尤其是在夜间飞行的候鸟。
人类引以为傲的建筑创造,不经意间却成为屠杀鸟类的机器。(记者 叶玉跃 俞熙娜 通讯员 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