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一半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近日由省教育报刊社举办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在对优秀作文褒奖之余,不少评委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孩子们的作文,编造痕迹明显,内容雷同,套路化现象严重,虚假作文正在扼杀孩子们的“真”。
真心童趣反得低分
张先生是一位资深编辑,他上三年级的女儿上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清明祭奠。女儿在陵园看到现场遗留很多垃圾,以此为主题写了篇作文,张先生看后觉得很真实生动,没想到老师给了很低的分数。张先生对此感到困惑:“作文就是教做人,为什么真情实感得低分?”
“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红领巾。”“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钱,我低头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去了。”“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我的心里惭愧极了……”
由网友总结出的这样的“小学作文必杀句”,时至今日还在小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
“不是虚假得很幼稚,就是虚假得很成人,有些作文让人啼笑皆非。”作为省里各种作文大赛的评委,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说,“不少孩子的作文一读,就知道是套的甚至是抄的,细节经不起推敲,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套话连篇的深层原因
在严华银看来,学生作文套话连篇的原因复杂,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信息化的社会本来就容易让孩子过早成人化,而传统文化的惯性,比如要尊师敬长、为父母讳、政治要正确等观念,也会影响到孩子。
除此之外,他认为,应试教育也是导致孩子们说套话的体制力量,“哪个学生手里没有《作文选》之类的范文?范文就是典型的模式化表达。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要,这种束缚越来越严重,儿童也就越来越失去个性化语言。怎么考就怎么教,我要这样的产品,你就必须按照程序生产,达到标准就是‘优’,达不到就是‘次’。如果模式化代替了独立的思考,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这一代人将是苍白的、虚伪的、没有想象力的。”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谷力认为,我们的作文教育没有把真实表达、真实感受作为作文的第一要义,存在着有意无意迫使或鼓励学生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问题。“没有做过好事,却要人人写一篇好事作文,这不是逼着学生造假吗?”
别让“有意义”毁了“有意思”
“还是让孩子老老实实地不分巨细地写写切身感受吧。写写春天天空下飘飞的柳花,写写夏季蝉鸣闹得不能入睡,写写秋日黄昏时的芦花如银狐的尾巴举在落日的背影之上,写写冬来时大地一片萧索的景象。”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写东西不一定非要瞄着‘有意义’,也可瞄着‘有意思’。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本来就是一个‘有意思’的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义’的事情才可能渐渐多起来。”
“我们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缺乏玩的时间。”南京游府西街小学语文教师纪伟表示,现在孩子学业压力大,没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缺乏写作源泉,作文内容当然趋同。他认为,给孩子留出玩的时间,还孩子一个充满“童趣”的童年非常重要。“小孩子作文只要做到有话说,有真情实感,文通字顺就可以了。”
“不一定所有的文章都要立意高远。要鼓励孩子多写真的东西,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真实的感受。”南京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褚定国说。
本报记者 李月宁
(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