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今年进入“强力推动”阶段,对于工作进展缓慢的地方,国土资源部将约谈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
旨在摸清土地家底详情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自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它意图“查清每一块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位置和保护等情况,明确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位置,以及查清全国城乡土地利用状况”。
一位权威土地调查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是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没有科学的、真实的土地数据作为依据,怎么能够进行科学的国土决策?”
再祭“约谈”手段
按照国务院和国土部的部署,下半年各地将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并以2009年10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统一进行变更调查数据更新,向国土部汇交成果。
在此基础上,国土部将在今年年底把全国的汇总数据上报国务院。自2010年1月1日起,各地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立项等工作,必须以国家确认的土地调查成果及相关政策为基础依据。
但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有赖于地方政府执行和配合的此项工作难言十分顺利。
近期在一次多达11余万人参加的国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土部副部长贠小苏坦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还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个别地方组织协调不力、工作一般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总体进度。
为催促各地加快进度,国土部近日拟定一份“关于土地二调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已开始征求各地国土部门意见,有望在近期正式定稿后下发至地方。
在这份内部文件中,国土部要求各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限。为此,国土部将建立动态通报制度,对于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和检查。
而为体现强力推动的决心,国土部将再次启动“约谈”手段。作为加强行政监督力度的一种新模式,近期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就土地违法约谈9城市负责人后,引起了有关地方政府的震动,整改效果立即显现。
一位国土督察官员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约谈是对地方政府亮出的“黄牌”,目的是为了让地方政府依法管理土地。同时这也是发出预警。
在上述内部文件中,国土部强调,对于经过通报和督导后,整改措施不到位、组织不力、工作进度仍滞后的,国土部领导将约谈省(区、市)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约谈后改进仍不明显的,将约谈该省(区、市)土地二调领导小组组长。
据悉,各省级地方政府一般由一位主管国土工作的副省长担任该小组组长。
各地上报数据真实性存疑
如同全国经济普查一样,土地调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真实数据,以便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但纠缠在土地问题上的利益庞杂,可能影响地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
“从技术层面来看,进行土地调查获得完整数据没有任何问题,关键的因素可能是来自地方政府的‘动手脚’。”上述土地调查专家表示。而“动手脚”的含义,主要是指地方政府时常想方设法干扰数据,“对自己有利的多报,对自己不利的少报”。
这在耕地问题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我国实行耕地保护层层分解制度,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耕地保护任务在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均已经明确。“地方上可能会故意压低现有耕地指标,以换取稍小的耕地保护任务。”上述专家透露。
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关方面正酝酿出台“既往不咎”的政策,即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某地耕地数量出现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在确定省级耕地保护目标时,不变动耕地保护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
“(耕地)多了不增任务,少了不减责任。这可能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述土地调查专家认为,虽然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但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也是为推进工作而需要采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