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仅是中国股市震荡筑底的关键期,更是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这个门槛还没有迈过去,所以,现在谈什么股市涨跌,毫无意义。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风险,借美国金融危机的机会,大幅释放。从10月份开始的经济数据急转直下,官方公布的一个个经济数据,从CPI、PPI、发电量、政府财税收入、房地产景气指数到工业增加值,打击了市场信心。
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国企效率低、民企污染重、产品定价权丧失、资产品价格过高等。这些问题,借由美国自杀式的次贷危机点燃。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中国出口货物急剧下降,国内产能过剩、消费未能释放,这一深层次隐患很快水落石出。目前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明年出口可能进一步下滑,暂时无法回暖。政府想拉动内部消费以代替出口主导政策,效果如何仍需时间验证。资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中产收入阶层深套于股市、楼市中,经济预期不好,许多人开始节俭度日。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结构问题叠加爆发,这两年,我国经济风险将处于集中释放期。所有人都很清楚,经济结构要转型,绝非今明两年就能完成,现在中国经济是救命经济,等经济增速平稳之后会进入长期调整,很难在短期内重回两位数以上增长的黄金年代。
中国的经济结构弊端在于,国企缺乏效率、汇率市场化转型不力,导致资源错配,价格体系扭曲。
我国的国企数量在减少,中央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由196户减少至159户;到2010年,通过央企之间调整和重组,将现有的央企减少到80至100家,并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些国企的掌门人向来把做大和做强混为一谈,他们吸取了信贷与股权市场上最主要的资源,却以注资、重组、整体上市忽悠投资者。为了拯救国企,我们不惜扭曲资本市场的立足根本,我们宁可推出隐性的平准基金,也不动大小非盘中的大餐,我们坐看一些上市公司通过重组,将土地与矿产评估出了几十倍溢价的公允值,我们依然无动于衷。
政府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受到各界的欢迎,但无论是4万亿还是18万亿投资,人们最担心的是,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否得到保障。如果这些珍贵的资源成为“寻租”来源,成为拯救低效企业的“输血管道”,势必使已经倾斜的经济结构与股市更加倾斜。
我们现在无法预料,这些企业还要吸纳多少珍贵的资源才能建立市场机制。因此,虽然国企整合能够带来短期炒作机会,但短期恶炒的代价是长期低迷。
我国汇率政策为出口服务,这是东亚国家的成功之路,但中国无法复制。全球金融危机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出口是内部消费的补充,出口增长之路已经被全球经济堵了,我们只有靠内部投资与消费才能获得新增长极。就这一点,事实上,中外已经达成共识。为此,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以压低居民财富为代价增加外汇储备的做法,必须停止。
而汇率政策,也需要数年的渐进调整,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汇率战役已经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24日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区域内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只有在此基础上,港股直通车等才可能成行,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不过是用民间外储救香港市场的急而已。
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明、后两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增加配送品种,增强综合服务功能。要进一步扩大品种,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凡此种种,都是扩大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值得称道的努力。但是,如果对于低效企业的大规模输血不停止,大多数善意政策的效果将被抵消。而就业问题也难以通过民企得到有效解决。
现在不谈股市涨跌,大敌当前,不谈小事。虽然股市对投资者是天大的事,对急欲重组的央企是天大的事,但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小事。如果结构不调整,股市反弹只是让吉林制药这样可恶的大小非们找到了逃生之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