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银行与政府合作不等于“打捆贷款”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张 达
本报讯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京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金融机构的损失暴露还会继续,危机带来的损失恐怕会达到3万亿美元。他强调,目前银监会不反对特殊时期银行与政府的合作,但合作不等于“打捆贷款”。
刘明康是在出席《财经》年会“2009:预测与战略”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银行业的运行面临严峻挑战。9月份和10月份我国CPI和PPI数据快速回落,预计12月份还会继续回落,通胀转向通缩的可能性在加强。同时,工业生产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房屋销售数据、外贸数据和发电量数据等等,都显示经济的形势十分严峻。另外,随着资本市场的调整,资本流出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刘明康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反映出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人们将很难真正充分地从此番“切肤之痛”中吸取应有的教训,若干年后,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第一是监管体系问题,美国在1999年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结束了以193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制定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为基础的美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历史。此后,跨界的风险传递如火如荼。出现了创新无度、风险不能控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向银行业市场、表外转到了表内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风险交叉传递,给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深刻的隐患和极大的放大效应。
第二是西方监管者长期以来太过迷信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审慎监管流于形式和口号,缺乏监管者应保持的清醒头脑和反周期的迅速行动。
第三是过度的杠杆率使得金融机构过度利用负债进行投机经营。金融机构应该以坚实的存款和自有资金为基础,有限地利用资本市场。惟有如此,其经营才能做到风险可控。目前正在经历一个去杠杆化的历程,在改变高杠杆、高风险、高回报的盈利模式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个长期、痛苦的收缩历程,这也将导致实体经济的恢复将呈U型而不是V型。
第四是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问题。单纯依据当前的短期业绩进行激励是有问题的,因为很多金融业务的成本和风险是持续暴露的。
第五,此次危机的处置方案本身的设计是有根本性缺陷的,这也导致即使在政府注资后,市场信心依然无法恢复。刘明康表示,处置危机最忌讳的是缺乏系统工程,“今天讨论梁,明天讨论瓦,后天讨论玻璃窗,这样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刘明康认为,中国明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8%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就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实现这个目标,银行业应该有所作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进行结构调整。
他还表示,明年会对不良贷款余额有一定容忍度,但依然会要求银行审慎放款,并将进一步加大同质同类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的比较。
关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问题,刘明康表示,目前银监会不反对特殊时期银行与政府的合作,但合作不等于“打捆贷款”,银监会始终认为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每一笔贷款都必须遵循专业技能、充分审慎和独立尽职调查的原则。
不过,他也指出,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和政府的合作有很大的必要性,银行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企业信息,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等问题也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