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书制章: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相对于瓷器、紫砂、书画、玉石等收藏物品来说,印章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正是因为其数量有限、又艰涩难以辨识,给收藏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诱惑,收藏印章已成为一种快乐。印章发展到今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印章就普遍使用了,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使用,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统一中国后,印章的用途扩大,也成为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和统治百姓的工具,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惟我独尊身份的象征。此后这种象征一直持续到封建王朝的落幕。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玺”成为皇帝御印的专用名词,臣民的只能称为“印”。但据说武则天却独独不喜欢这个字,将“玺”改为“宝”,因此从唐至清,“玺”和“宝”并用。历代百姓惯称:“印章”、“记”、“图章”、“押”、“戳子”等。
从治印材料上来讲,印章有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等,现代人还喜欢木质印、塑料(7085,-370.00,-4.96%,吧)印、有机玻璃印等。
印章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史。不仅如此,其美学价值也是令人痴迷的。印章的美学价值包括印章的艺术美和印章的材质美,其艺术之美又可分为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印章的材质之美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印章的收藏是充满了意趣、情韵和品位。
收藏者要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其艺术表现手法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体会印文内容所蕴含的情趣、意味,然后细细品鉴、慢慢欣赏,这是个极其快乐的过程。对于收藏者来说,识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只是说喜欢而不识得篆书,就会给收藏带来很多麻烦。经常有朋友来找我帮忙,辨认印章上的篆书。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篆书乍看起来就像天书,但学进去了,就会发现,篆字是以“形”为中心发展而成的,虽然后来已经变为“意象”,但追本溯源,形似依稀可辨,所以篆字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很高的美学价值。
印章的收藏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只是自己喜欢把玩,碰到了就收集一些,有点皮毛知识也能应付得了。如果是想真做一个收藏家或者至少是想入行,就需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做深入的研究,不仅研究其艺术,还要考证其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从一方玉玺或名章中,读出其内涵来,也才能真正体会出一个物件的历史文化价值。收藏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当然数量带来的满足感也能使人一时兴奋,但远远比不上其文化艺术价值带来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
我搞了很多年的篆刻。30年前师从我国著名金石家、书法家金禹民先生学习书法和篆刻,深得先生亲传,并研习了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历代名家碑帖和玺印,深感艺海无涯,今生有限。至今我刻有六七千方印章,有给国家领导人的,有给社会名流的,有给书画家的,也有给亲朋好友的,还有一些给社会机构和团体的。他们的印章,少数人是为了使用,比如工作或生活中需要签字盖章的时候,他们以能用我刻的印章为荣。多数人是为了收藏,拥有我雕刻的印章,也是一种快乐。前段时间,就有个朋友,拉着我去,2万块钱买了块寿山石,回来后我给他刻成了印章,他自己收藏了,很是喜欢。还有一些书画家,愿意使用我刻的印章,画作完成后,盖上我刻的印章,也会增色不少。
收藏印章,有些人喜欢收藏名家刻的印章,有些人是喜欢请名家为自己刻章,还有人是收藏名家用过的章。但不论哪种形式,因为印章的特殊性,其数量都是极为有限的。因此,印章的收藏在于精而不在多。粗制滥造的印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时候有收藏印章的朋友,拿了收集到的印章让我鉴别,有些是好的,但有些功力就很差。就像书画同源的道理一样,没有好的篆书功底,就刻不出好的印章;没有篆刻的功力,也写不出好的篆书。书和刻是相辅相成的。好材料加上好的雕刻家,才能刻出好印章。好章才值得藏家把玩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