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IS OK!??访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
中国经济增长适当减速是可以接受的。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下,企业和生产者有能力做出适应性调整,可以保持冷静的投资和生产,中国经济不会陷入过热。
《财经文摘》:最近公布的GDP数值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您认为引起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路易:从去年第4季度开始,世界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世界经济放缓主要是受美国次债危机影响所致。美国的房地产贷款业务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都带来了冲击。这是第一次起源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因此它对美国和欧洲的影响都非常直接。
尽管中国金融市场遭受的直接冲击并不大,但是中国向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受到了冲击。中国的公司必须重新制定投资计划、发展计划和出口计划,所以这场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麻烦。这场危机对美国和欧洲的影响是直接通过金融市场传导的,但是对中国的影响则是通过贸易传导的。
从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放缓上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影响了。
《财经文摘》:在中国经济过热风险下降、CPI持续回落,同时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性加大的情况下,已施行大半年的紧缩性政策是否还有必要继续?
高路易:政策制定在中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在全世界也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现在我们必须同时关注两个情况:一是世界经济放缓;二是石油、食品、工业原料(钢铁等)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在中国,政策制定者必须一方面控制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保证经济增长的动力。在2006年和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非常快,快到甚至超过了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经济为增长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所以,我们说经济增长过热、实际的经济增长超过了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
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了。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到达12%,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到9%-10%左右是可以接受的, 也是基本符合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的,所以不需要为此调整相应的政策。除非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降低到这个水平以下,政策调整才是必要的。
另外,中国还要考虑到未来的通货膨胀情况和CPI变化情况。最近中国的通胀率开始下降,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危机已经有所缓解。尽管如此,中国仍然面临着油价危机、原材料价格危机等,这些危机会通过工业进行价格传导,并推高通货膨胀。
尽管我们认为中国的通胀率在未来12个月内会继续下行,但是基于世界银行对全球商品价格和原油价格的预测,中国仍然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财经文摘》:外需疲软已成定局,如果紧缩持续,中国的企业会不会不堪重负大量破产,从而拖动经济剧烈下滑?
高路易:由于出口增长速度下降,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已经不及2007年高了。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放缓,世界其他地方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下降了。这很大程度上不是中国能够左右的。
在我们看来,在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如果将出口的贡献与中国国内经济对GDP的贡献综合起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还是可以继续保持发展的。因此现在放松货币政策还为时过早。
但是,对于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变化趋势,存在着多种预测。未来的情况还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中国政府而言,他们必须做好准备,认真考虑??如果未来的两三个月中,世界经济形势的演变比我们想的更糟糕,那么政府该如何应对。
也就是说,如果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超出预料??这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政府就应该考虑适当放松信贷政策。
《财经文摘》:经济放缓符合政府宏观调控的预期。但是在您看来,对中国政府来说经济放缓的底线应该在哪里?是10%?还是更低?
高路易:中国政府的底线在哪里,这我不好说。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其潜在增长能力左右,这个水平应该是10%。也就是说,综合中国现在的投资模式、人力成本、发展潜力等因素,我们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大约10%的经济增长速度。
2006年和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说是过热了。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到10%是可以接受的。即使经济增长速度降到8%,我认为也是可以接受的。
很难知道政府的底线在哪里。不过我们知道,2009年政府对GDP增长速度的官方目标是8%,我不知道政府官员是不是当真只期望8%,因为很多人的期望实际上确实高于8%,但这就是政府给出的官方目标。 问题是,很多人的心理预期已经提高了,他们可能会说,我们现在已经达到10%以上了,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下去呢?但是,要知道中国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已经持续好几年了,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是可以接受的。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企业和生产者有能力对此做出调整和适应,可以保持冷静的投资和生产,中国不会陷入经济过热。
《财经文摘》:中国现在面临严重的要素价格扭曲,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调整要素价格,但成本正常化会不会使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通胀和增长的微妙平衡应如何取舍?
高路易:当然,成本正常化在中国就意味着提高成本,因为中国的大部分要素价格都是偏低,而不是偏高。但要素价格正常化是必要的,尽管这一举动本身必然会推高通货膨胀。
以前,当政府还没有感受到很大的通胀压力的时候,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调整要素价格。但是,去年中国经历了严重的食品价格危机,政府的首要目标变成了控制通货膨胀。
即便如此,调整要素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来讲仍然非常重要。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当中国的通货膨胀得到缓解之后,许多要素价格都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提高要素价格当然会推高通胀,但是这对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的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都可以变得更有弹性。我们认为,提高中国的要素价格,不见得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使得劳动力价格等其他价格都失去控制。
我相信中国政府也在酝酿一系列的政策,以期在控制住通胀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要素价格。
《财经文摘》: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在经济上比较依赖中国,您认为中国经济的放缓会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高路易: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美国经济的衰退并没有给这些国家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大环境中,中国实际上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作用。
但是反过来说,中国是这些国家非常重要的市场,如果中国的经济也陷入衰退,那么确实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冲击。
《财经文摘》: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的影响将不小于美国经济衰退对世界的影响,您怎么看?
高路易:我们知道,与美国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经济的体量还是比较小的。我记得大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远远快于美国。大约比美国快4倍。这个情况十分有趣。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或者说对世界进口贸易增长的贡献非常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美国还要大。但是中国经济的规模却又比美国小很多。
那么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打个比方,如果美国经济增速降低2%,中国经济增速也降低2%,那么肯定是美国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从10%直接下挫到0,那么其对世界的影响可能就与美国经济增速下降2%的影响差不多了。
所以,截至目前,中国经济放缓对世界的影响还是比美国小很多的。这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规模比美国小得多。可是我们也可以常常在报纸上读到,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贡献非常大,这也是对的,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
《财经文摘》:请您分析一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高路易:总的来说,中国的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首先,中国有一个非常优异的稳定增长纪录。这意味着,中国的政策适于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可以破坏经济环境。在中国,企业知道政府对他们是支持的、税收是合理的,这些都是良好市场环境的组成条件。中国的市场环境很好,这可以吸引很多市场参与者在这里投资和发展。
中国的另外一个优势是??穷。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了。但是,如果看看人均产值、人均收入、人均资本拥有量等指标,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世界上也还有很多穷国,他们不见得都能发展好,所以穷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穷国的起点比较低,只要有了合适的政策,又不出现毁灭性的灾难,那么经济发展的空间就很大。中国现在的政策实行的很成功,对外开放的政策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更可以惠及世界经济。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不发生意外,中国的经济应该会继续向好。当然,风险和困难总是存在的。但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说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有能力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对此很有信心。
至于中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我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调。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实际上,现在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很成功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由工业和投资拉动的。这样倚重工业的发展模式有其好处,但也有它的弊端。近年来,政府也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些弊端。比如对资源和原材料的粗放型消耗,对环境严重不友善等。环境问题甚至还招来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攻击。
刚才所说的优势造就了中国到目前为止的快速发展,而对结构性失调的处理则关系着中国未来能否继续维持稳定的发展。我相信政府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