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对于下半年经济形势,有经济学家及观察家认为,中国经济下滑风险增大。他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市场对管理层出台重大经济刺激方案的臆测也愈加强烈。然而,也有一些经济学家目前对此持不同态度,认为中国经济危机被夸大,财政刺激应缓行,应“再看看”。
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对外面临美国次贷危机、越南金融危机的风险,对内又遭遇雪灾、地震、南方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工业生产和出口减速,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不稳定,企业生成成本的增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中国经济下滑风险增大。
据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从去年第4季度到今年第2季度,中国GDP增速不断回落(相关数据见图标)。
专家认为,工业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成本的提升。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1%,涨幅比上年同期高出7.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于外部需求的萎缩。据资料显示,上半年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依靠“出口拉动”,是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
德意志银行大众化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曾建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可考虑予以适度放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可考虑放缓,企业融资渠道也应该拓宽。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关于中国经济下滑的担忧被夸大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曾表示:“2008年中国经济可能有所回落,但不是拐点,是调整点。”
中国政府2007年底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虽然至今政府认为明确表态转变政策,但在一些官方陈述中,已经透露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已取代防止经济过热。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吴向红认为:“或许政府该再等等,再好好观察市场发出的信号和经济的走势。”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信号的指示性不一致,虽然出口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而下滑,但中国资本投资仍然强劲。
“放松政策非常容易。”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Ben Simpfendorfer表示,“但如果放松过度,那么经济过热的风险就会立刻重现”。中国经济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过度的财政支出将使国库很快就空虚。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也认为:“更重要的是,经济刺激措施会浪费宝贵的财政支援,这些可能是未来更需要的。而且这种政策不是没有成本的,鉴于市场对此方案的热情,我们认为更应该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