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苏宁在接受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杂志专访时明确指出,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不仅加剧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加大了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也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集中流出而冲击经济的风险。”
“有一定比例的异常外汇资金,主要通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利润汇回、侨汇、外商直接投资、金融机构、地下钱庄等渠道流入境内。”苏宁称,央行将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有效防范资本流动的冲击。
决策层早已瞄准热钱
作为央行副行长,苏宁的表态理所当然地可以被理解为决策层已经高度关注热钱“大进大出”所带来的风险。
而事实上,这并不是监管层第一次对此进行提醒。在央行于8月15日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罕见地强调要“防范外汇资金大规模流出”;而细观央行在8月14日公布的新“三定”方案,“防范金融风险”则几乎是其“潜台词”(详见早报8月15日B14版《央行新职责:金融安全列首位》)。
央行的担忧显然不是无的放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走低,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担心是由于外资撤离的抛压所致,都开始将手头的人民币重新换成美元了。”
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此前曾进行过相关的测算,目前潜入我国的热钱可能多达1.75万亿元之巨。即便按照市场上最为保守的估计,热钱也约有4000亿元左右的规模。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如果突然流出,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学者激辩流出之忧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容乐观。“热钱”揣着对前景不明朗的担忧,选择离开不足为奇,“从1994年和1997年的金融危机来看,经济放慢往往先于外汇资金大规模的流出。”
“此外,由于政府更倾向于‘制度救市’,而不是直接投入资金‘托市’,这使得大量投入中国资本市场的热钱开始考虑‘掉头’流出中国。”孙立坚说。
深圳第一创业证券经济学家王皓宇更是直陈:“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没能阻止大规模资本流入,我认为也将无法通过资本管制来控制资本外流。”
但也有不同声音。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由于用外汇储备增量与直接投资(FDI)和外贸顺差之差来衡量资金的净流入或“热钱”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因此近几年外汇资金的净流入并不一定会导致未来资金的大规模逃离。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的观点是,中国出现“资本外逃”的可能性非常低,这是由于经济的基本面向好,并且现行的资本账户管制仍然非常有效。
汇率政策或调整
从苏宁的表态来看,决策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台更为严厉的后续监管政策并非没有可能。日前公布的央行新“三定”方案,央行特意新设了汇率司。其时多位专家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就指出,此举意味着央行将“前所未有地重视汇率政策”。
无独有偶,就在前天,全国人大财经委也对“热钱”的管制成效提出了公开建议。其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中国对金融和经济安全将构成威胁,建议防止强化单边升值预期。市场人士将此解读为决策层将采取更加“治本”的办法,来提高抵御热钱的“可操作性”。
孙立坚就指出,虽然国家可以通过紧盯大笔交易和集中一段时间盯小额交易的方式来防范热钱突然流出,但如果企业通过虚报定价来“配合”外资,政府将会很难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亦有观点指出,政府可以通过稳定资本市场的办法,来防止外资的大规模的突然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