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减速已是必然,然而,如影相随的是居高不下的通胀,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滞胀的可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放松?财政、外贸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调整才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通胀?昨天,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张斌称,当前中国宏观调控进入关键考验期,他建议,除了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积极运用汇率、财政以及外贸等方面的政策将会更有利于促进保增长和降通胀的双重目标。
上调能源价格不一定有利
面对企业、地方政府和学界等各方呼吁尽早放松货币紧缩政策的声音,不少经济学家担心,由于短期内无法改变油价和油价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果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充分紧缩,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会是工资、利率的轮番上升,通胀会进入螺旋式上升,利率不得不升得更高,经济增长也不得不损失更多,最终得到的是滞胀效果。
张斌认为,经济增速从去年的接近12%下降到今年的10%左右,虽然是从经济过热到经济正常化的回调,但调整幅度很大,其中的过程会非常艰难,虽然很少有人能从经济紧缩过程中得利,但当前痛苦的调整过程正是偿还上一个经济过热时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前,放开能源为代表的要素价格来解决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困难,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赞同声音。对此张斌认为,汇率改革应更为优先和关键。因为经过汇率与国际油价双重调整后的原油价格并不一定被低估,不能完全肯定上调能源价格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有利,“甚至还会高一些。”而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角度看,汇率调整对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的作用远大于能源价格。
货币政策应继续从紧
普遍观点认为,当前环境下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雪上加霜,将催生大面积出口企业破产并引发经济增长的严重下滑,市场也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将会减缓甚至是停滞。
但张斌提到,我国现实是结构问题突出,通胀处在高位,经济增长率高于过去十多年的历史平均水平,总体就业形势良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都有充足的空间刺激经济增长,“让我们担心人民币升值的只不过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本该发生的企业利润下降和出口增量减少。汇率调整早已迫在眉睫,中国错失了很多次机会,正在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如果2003和2004年我们做出了调整,将不会出现现在的经济泡沫和热钱等问题。”
由此,张斌对记者说;“人民币升值应优先于能源提价。”
同时,保持目前的从紧货币政策的状态仍然非常关键,“不是要进一步从紧,保持目前的状态就可以。”但张斌强调,短期的经济增长率会稍微下滑,这是成长的阵痛,这个状态也不会太长,到明年就会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