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圣火,点燃的不仅仅是体育的激情,还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奥运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增添了奥运因素,2003年至200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0.13%,2007年是与奥运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接近尾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9%,达到了此轮经济增长的峰值。从北京经济增长来看,在筹办奥运会期间,2003年至2006年,北京市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2.35%,比全国年平均增长率高出2.22个百分点,专家推算,有近1个百分点是奥运因素所致。同样,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城市青岛,在奥运会筹办期间,经济增长从2003年起连续5年保持14%的增长速度,其中奥运因素对青岛的推动作用超过了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升了中国居民、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的心理预期,推动了股价、房地产及其他资产价格的上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借奥运筹办之机,将奥运经济的作用扩展到最大限度,是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之一。一是让更多的城市参与奥运会的举办,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二是北京奥运会相关纪念品数量创造历届奥运会之最。截至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销售收入已超过40亿元。三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势头,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仅国际奥委会获得的电视转播权收入和从国际奥委会第六期合作伙伴获得的赞助收入,分给北京奥组委就超过10亿美元。奥运会赞助收入、门票收入和特许计划收入等各种收入累计将超过10亿美元。
奥运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并创造了新活力,也带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诸多辐射作用,而新增长点和新产业正在酝酿和培育过程中。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2008年奥运会,无论是主办城市北京,还是其它赛区城市,为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进而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二是奥运会筹办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三次产业实现合理和均衡的发展。以北京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从2002年的61.3%提升到73%。2006年和2007年,北京分别完成降低能耗5.25%和5.11%,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奥运让世界充分了解真实的中国,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四是奥运为中国自主品牌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促进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
举全国之力举办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会否陷入滞涨的泥潭,出现所谓的"后奥运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加大了对城市的改造力度,北京市政府2001年确定的"奥运预算投入"约为2800亿元,而实际可能突破2900亿元。但在2900多亿元的预算中,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包括在北京"十五"计划中了,这部分约为1440亿元,即使不办奥运会,这些投入也会按计划进行。剩余的约1460亿元,才是真正由奥运因素引起的。由于这部分投入分布在整个奥运会筹办的7年中,平均下来每年不过多增加200多亿元投资,不会造成财政负担和投资膨胀。2007年,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9006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65%。由于北京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很小部分,因此,筹办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中国是大国经济模式,国内区域经济差别很大,奥运结束后并不意味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中国经济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基础,有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可以说,中国还没有达到由盛转衰的时点,中国经济在奥运后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落。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已开始了调整,出口、外贸顺差等正在减少,股市和楼市也都在调整之列,很多地区的楼市价格开始出现下降,系列调整的发生说明中国经济过热情况已在奥运前得到了适当的矫正。另一方面,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在奥运后出现大幅下滑,奥运会结束后,北京还需要建设更多的地铁、住房。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不是单一的奥运因素,这一轮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情况,而且包括土地供应稀缺、人口刚性需求等因素并不会因为北京奥运结束而改变。相反,由于规划做得到位,配套设施齐全,北京北四环附近的"亚奥商圈"在奥运结束后价格将可能大幅上涨。
今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宏观目标已经由"双防"变成"一保一控",具体措施已经开始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说,奥运会结束以后,中国经济仍将健康、持续、稳定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