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 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
在今年春拍中,一件明洪武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3392.75万港元的天价。这件高仅仅15.2厘米的“小水壶”为何能拍出如此高价呢?
“军持”是一种特殊的器型,本是一种盛水器。关于“军持”的来历,有人认为是一种军用物品,据说是宋代名将韩世忠任浙西制置使期间,为抗击金军而生产的,因而又名“韩瓶”。也有人认为“军持”是从印度的佛经中翻译过来的,梵语作“Knukika”,由于译音的关系,又作“君持”、“君墀”,它是“水瓶”之意,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还有人认为“军持”是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的用具。
这种器型大约在隋唐时期就已出现,并且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并大量出口东南亚地区,属于外销瓷。现已发现的军持主要产地有唐北方白瓷窑场、湖南铜官窑,宋元时期河北定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磁灶窑和广东西村窑,明清两代江西景德镇窑。
军持的器型特征是长颈,颈上部突出一条宽棱,肩部和腹部丰满,肩、腹之间置流,无柄,平底。但各时期的军持造型有明显不同。宋代造型,瓶上部有直立的细长圆管,肩部一侧有上翘短流,也有配以龙头流的。元代以德化窑青白瓷净瓶最著名,造型为喇叭口、折腹、器体较矮。明清时期的特征为腹部鼓圆,直颈较粗短,流为丰满的乳房状,流尖端圆滑,瓶口的注口均加盖。
军持这种器型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较少,而且多为明清时期的军持,今春在佳士得付拍的这件明洪武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除了器型特殊外,由于釉里红瓷器烧制的成功率很低,因此受到买家青睐也在意料之中。据佳士得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副总裁及资深专家曾志芬介绍,这件军持主要是皇室人员作供奉神坛之用,1957年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由一位著名收藏家以428英镑购得,一直到今天才再于市场出现。类似的工艺品共有约10件,但其余9件皆被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还有另一件曾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之后便没有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