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报道,7月30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跌10个交易日,这是2005年人民币汇改实施至今从未出现的现象——人民币对美元单边上扬的走势戛然而止,太过突然,这甚至让市场开始猜测:接下来,人民币是否将陷于贬值风险?联系到眼前的世界经济形势,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新兴市场已显经济衰退征兆、美元中期反弹格局初步形成以及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萎缩……这些都是构成对非美货币打压的不利因素。
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出现“10连阴”所引发的思考,绝非人民币是否贬值那么简单。“10连阴”之后,最近的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稍有反弹,昨天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收于6.8630,比12日的报价反弹了29个基点。或贬或升,在笔者看来,如此变化(双向波动)其实是难得的好事。
虽然短暂的行情绝不代表人民币“连阴”将成趋势,人民币的升值进程还远未走到阶段性终点,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的空间却就此悄然打开,而这正是当初汇改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果说以前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有能力承载本币单边升值压力的话,现在,当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国内经济下滑时,过去的本币单边上升走势必须改变,否则它只能对经济造成雪上加霜的负面效应,因为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弊端实在太多。
首先,两年多来的人民币快速升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减少外贸顺差和降低外储的效果,反而由于升值预期吸引热钱大量流入,膨胀了外储,加大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面对不断涌入的外汇,央行需要不断发行本币以对冲,造成了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等问题,从而加剧了通胀。
其次,在美元持续走软而人民币单向升值的背景下,全球资金为保值避险,纷纷将资金投向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领域,造成这一领域资金泛滥,投机加剧,价格背离基本面而大幅上扬。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对实体经济,特别对中国这个商品消费大国的经济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人民币升值幅度根本无法追平国际商品的涨价幅度,最终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愈演愈烈。
再次,人民币升值造成货币过剩与通胀压力,使决策层不得不采取从紧政策回收流动性,不断提高准备金率和上调利率。从紧货币政策使企业缺乏生产建设资金,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也增加了消费者放贷成本,不但抑制了企业生产扩张的动力,还打击了消费者的热情,从而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消极影响。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伤害了刚见起色的资本市场。人民币升值令大量热钱涌入国内伺机作乱,而其“作乱”的温床便是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事实证明,由于管理层忧虑通胀加剧和热钱恶炒资本市场,上半年出台了密集的针对股市、楼市泡沫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威力已经效果显著,股市从6000多点高位急跌,至今已腰斩过半;而楼市在政策打压下,需求严重萎缩,深圳甚至出现集体“断供”风波。人民币升值还恶化了经济基本面,比如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制造类公司的利润增长出现放缓甚至下滑,沿海出口型中小企业纷纷关门歇业……投资者预期下降,市场价值重心不断下移。
说到底,决定汇率走势的因素很多,国家利益应居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前在弱势美元和强劲出口的格局下,我们苦于无法打开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魔咒”,但现在局势变了,美国经济一旦见底回升,强势美元可能重现江湖,届时人民币汇率将不复单边升值的走势。(李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