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刘昆明
目前,开始有房地产商公开承认房屋销售面积大幅下降已经带来严重影响。
深天健(000090)昨日在半年报里明确表示,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及紧缩金融信贷政策的影响,和其它房地产企业一样,该公司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房地产业务资金回笼,而且短期内难有根本好转。
谈及今后的工作重点,深天健管理层认为,下半年乃至明年,生存是第一要务,加快可销售资产特别是商品房的变现速度,增强抗风险特别是资金风险能力,保证顺利渡过行业危机期。
深天健的声音似乎有点另类。因为我们看到目前已经发布中报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不仅上半年业绩增长迅速,而且对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虽然有所担忧,但整体上还是比较乐观,强调刚性需求的存在以及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多的压力。
这种情况在本报记者与众多房地产商的沟通中也有所体现,他们一般表示,公司开发的项目很有竞争力,资金回笼有一定保证,而且作为上市公司和地方骨干企业,地方银行都能给予积极的支持,所以资金压力并不大。
事实是否如这些房地产商所言,可能只有等待时间来检验,但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应该不会只有深天健一家感觉到危机的来临,只不过在面子上,似乎众多的房地产商还是要挺一挺。
本报昨日有一篇关于房地产企业借款飙升八成的报道,已经很清楚地描述了房地产企业今年上半年面临的资金压力,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在借钱度日。而近日中粮地产(000031)的几笔大额融资也正反映了这种现状。
中粮地产昨日发布一则董事会公告,该公司将向中粮集团申请不超过20.67亿元人民币的借款,期限一年,利率为7.47%。事实上,8月6日,该公司发行12亿元公司债的申请刚刚获得批准,这么短的时间,中粮地产就储备了33亿元的现金,已经超过该公司去年总资产的一半了,要不是为了“过冬”,也不至于费这么高的成本储备这些的现金。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房地产商看起来遇到了很大的危机,但从产品盈利能力来说却依然很强,房地产业务的毛利率大部分都能维持在40%以上,在目前众多工业企业毛利率急速下滑的前提下,房地产业务的竞争能力似乎不容质疑。
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商还是有很大的回旋空间,只要能筹到资金,熬过这个并不很冷的“冬天”,销售回暖后,前途依然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