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央行宣布,将在14日公开市场操作中发行3个月期和6个月期央票共计450亿元,而前一天央行已发行了620亿元的1年期央票,同时进行了42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在此前几周,央行向市场净投放了数百亿元资金,加之央行又调增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市场纷纷猜测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将松动之时,央行突然在本周加大了资金回笼力度,将合计回笼资金1490亿元人民币,因而引起市场议论纷纷。
众所周知,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央行近年来一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资金,根据市场资金面的充裕程度决定投放资金量或回笼资金量,资金面宽裕时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反之则减小资金回笼力度。
今年一季度,曾有几周时间,央行公开市场资金回笼量超过5000亿元,紧缩力度甚至超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对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一改几周来的净投放状态,突然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股市有大盘新股发行,市场资金偏紧,银行间资金利率持续走高,为了平抑市场利率,央行减轻了资金回笼力度。本周由于大盘股中国南车首发冻结的2万余亿元资金解冻,加之股票市场走势持续低迷,造成资金回流银行体系,纷纷涌入货币市场,因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呈现宽裕局面,市场利率也逐步回落,于是央行本周开始加大回笼力度。目前来看,本周公开市场资金到期量约为900亿元,因而公开市场操作将实现净回笼。
从本周二公开市场情况看,1年期央票发行中标收益率连续第32周持平于4.0583%,28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也继续持稳在3.20%。显然,央行前期的各项政策措施让市场资金与利率都保持平稳运行。同时,新出台的一系列经济金融数据继续向好,且表现好于预期,意味着此前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央行最新金融运行数据显示,7月末,M2余额为4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增幅比上年末低0.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02个百分点;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6%,增幅比上年末低7.0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23个百分点。M2和M1呈逐月回落态势,与央行今年全年M2增长16%的控制目标越来越近,前7个月同比只多投放现金58亿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6.3%,连续第三个月回落。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认为,CPI的持续回落有助于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另外,由于目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对我国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显现。近期政府对经济形势也作出了新的评估,由"两防"的调控目标转变为"保增长,控物价",显示出调控部门对我国经济下滑的担忧,为此相关政策也进行了微调。就货币政策而言,近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也得到了调整,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原有基础上调增5%,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
农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李刚博士对记者表示,鉴于目前市场资金情况和整体金融运行形势,央行近期只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保持对资金面的适度回笼力度,就完全可以稳定货币市场利率,调节流动性,暂时不需要动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他也提出应警惕资本流动的"大进"与"大出",货币政策应采取相机抉择措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这也符合央行年中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目前物价水平仍处于高位,负利率的情况并未消除,且数据中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7月份PPI更同比上涨10%,通胀的成本推动力度很大,因此仍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通胀。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政府"防通胀"的宏观调控任务不会放松,但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预计下半年中央将延续从紧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信贷额度控制和窗口指导等方面仍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同时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在灾后重建、出口退税、节能减排、三农补贴、就业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