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成刚8月6日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08年6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担忧却明显增强。让经济学家担忧的,不是上半年10.4%的GDP增速是否“合适”,而是半年时间从11.9%下滑1.5个百分点,其“速度过快”。
在8月5日进行的“2008年中把脉中国经济高层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说:“从静态上看,(GDP)10.4%的增长正是我们所期望的速度。但问题是,从去年底到现在,其下跌的趋势太快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认为,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保持8%,运行也很正常,现在只是从11.9%降到10.4%,怎么就感觉问题这么严峻?“对这种高增长的依赖,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根据调查,2008年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55,为2004年一季度以来最低。调查显示,只有9%的经济学家预测2008年GDP增长达到或超过11%,比一季度低了6个百分点;而预测10%及以下的则达到64%。
对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46%的经济学家认为“正常”,比一季度高9个百分点;11%的认为“偏冷”,比一季度高10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经济学家信心指数的下滑既来自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的不满,也源于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担忧。
考虑到当前经济的复杂性,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当前,一方面要坚持并谨慎运用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需要注意具体手段的选择和调控的力度、时机的确定,保证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控制投资和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具有明显的结构性、输入型特征的通货膨胀和基于利率、汇率原因大举进入的国际热钱所造成的流动性的影响仍有待观察和研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主要是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从增加供给的角度缓解通胀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