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行书七言对联》
在清代末期,有一位封疆大吏格外显眼,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时至今日,他的书法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价格屡有上佳的表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至1872年)是中国清代最有影响的传奇人物,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的祖父曾玉屏仅是一个拥有100多亩土地的小地主,他的父亲曾麟书43岁时才考取一个秀才。而曾国藩则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湘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如果没有他,江河日下的晚清政府也许抵御不了太平军的迅猛攻势。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后期,曾国藩又以理学家的身份,开近代风气之先,发起了洋务运动,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化之父”。
曾国藩生前曾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中心人物,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对书法一直情有独钟,即使在战争时期,仍坚持每天写字,尤精楷书、行书。他初学书法主要是临摹字帖,这条路子正是历来多数书法家主张并实践的路子。但到晚年,他又多次反省自己:“因余作字不专师一家,终无所成。”可见,曾国藩对于初学书法者,力主先师一家,然后方可采摭众长,融为一家,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曾国藩在书法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恒心和毅力。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把字写好,并想成为一代书法大师,不必求速效,而要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他自幼练书法,一直练到老,从未间断过。即使公务再忙,仍坚持每天写字。他还在家中告诫子弟:“习字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在艺术品市场上,上世纪90年代曾国藩书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偶尔有书作亮相,价格平平。步入21世纪后,曾国藩的作品很受市场追捧,2002年《行书诗》在朵云轩获价17.6万元,价格首次突破了10万元的大关;2004年《楷书温恭朝夕》在中贸圣佳获价28万元;2007年《楷书八言对联》和《行书七言对联》分别在西冷印社和上海嘉泰以12.3万元和47万元成交;2008年《行书八言对联》和《行书五言诗》分别在匡时国际和中国嘉德获价33.6万元和35.84万元。从其市场走势看,曾国藩的书作已引起众多藏家的关注,价格有明显走强的趋势,后市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