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举行的《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共聚一堂,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分析了当前进一步改革面临的瓶颈问题,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开出“药方”。
货币政策
绝不能靠超发维持
“中国在货币问题上绝不能放纵自己,靠超发货币带来的经济增长既不健康又不持久。”周其仁特别强调了中国要在严把货币关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增长。他认为,如果中国在税收负重、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等方面挖潜,如果批、审、跟政府打交道等方面能更顺一点,能节省精力和时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完全可以在不超发很多货币的情况下实现。
热钱流入
拦截不应是重点
对于热钱,现在许多人提出如何防热钱、如何拦截它,既不让它进来又不让它出去的政策建议。陈志武认为,对热钱这类问题,重点不要放在哪个方向。热钱的定义和数量,要按照专业分工进行估计。“外国的钱进来后,到底是短期来炒一把就走还是一直就会流下去,在钱本身上是看不出来的。”
他认为,经济活动很多时候利弊连在一起,钱流动不光是钱,还有信息在流动。“所谓人家来炒你,一定是你里头有失衡给人家提供机会。”他还表示,我们不如将自身体制和宏观环境搞得更健康一点。
企业发展
政府管得要更少点
“中国企业还是有太多的时间花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而外国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在做他企业自己的事情,忙市场、忙技术、忙产品上的事,和中国的企业是很不一样的。”张维迎表示,如果政府管得少一点,中国的企业家有更多时间做好企业自己的事,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可以大大的提高。
他特别强调,尤其是在现在的体制情况下,政府官员日程安排不确定,直接影响企业家确定日程安排,使企业家多花费许多时间。“我们的市场要开放,要有竞争力,还是应该更多地把政府的行为约束起来,让政府管得更少一点,企业家在未来更有把握一点。”
GDP增长
速度回调是趋势
去年下半年我国开始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是否会造成我国经济的减速,周其仁认为,2008年对于我国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CPI上去也受不了,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来太快也受不了,要在其中找平衡点很难。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很大,通过对税收负重、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改革,即使在不超发很多货币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速度也可以有很大的增长。
对于今年全年GDP的预测,他表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大概的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调,这是趋势,但能不能在10左右或者到10以内,还需要仔细观察。
拉动内需
要给百姓分红
陈志武提出,目前中国社会75%-76%的资源、资产性财富掌握在国家手里,仅24%左右资产性财富在民间。而“当一个国家的资源和收入主要由政府来花,最后花的对象当然是做新的投资,尤其是大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但今天工业产能已经上升到这个高度,再进一步由国家来掌握主要的消费决策和投资权利,只会进一步把中国的资源往工业上靠,而不是根本性的消费,中国经济增长就只能靠出口实现”。
他认为,目前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得快,收入在民间和政府间的配置越来越往政府手里转移。拉动内需,就要让财富增值回到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预算,如通过国有资产私有化给13亿中国人每个人分同样多的财产权,还利于民,或通过直接分红,把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给老百姓,或通过退税的形式把多余财政盈余分给老百姓。
专家点评
张维迎:下一步改革非常重要的仍是进一步减少集于官位的权利,不断地扩大财富的权利,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法律,特别是法制社会的界定。
茅于轼:贫富总会有的,哪个社会都有,我穷不是因为你富。没有一个人能在孤岛上赚钱,赚钱靠别人,而别人也赚钱,市场经济赚钱是相互的,我之所以赚钱,正因为你赚钱我才能赚钱,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樊纲:计划经济的残余,那些权利是中国改革的瓶颈,消除瓶颈能使整个体系的效率得到改进,瓶颈不改,其他很多领域里的东西都改不动。
周其仁:改革就是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合法化,不是想出另外一套东西指导中国人民往哪里走。中国人民知道往哪里走,你不让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那种方式生存、合法,就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陈志武: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驱动而不是消费驱动,是出口驱动而不是内需驱动的,只有由老百姓支配花钱,中国经济才能实现从出口向内需的根本转型。商报记者 毛颖颖 李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