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动作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本周三(25日),美联储决定将利率维持在2%的水平,以求在油价高企导致通胀风险加大与持续存在的经济增长风险之间寻找平衡。这是近9个月来美联储首次停止降息。
在2007年9月和2008年4月之间,美联储将短期利率调降了3.25个百分点至仅为2%的水平,以避免经济滑入衰退。由于次贷危机导致的流动性的突然丧失,使得美联储不得不走了一段降息通道。
其实,投资者最关注的不是本次会议将公布的最新利率,而是美联储的会后声明。他们将从中寻找美联储更担心经济增长放缓还是通胀加剧。
有趣的是,由伯南克领导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只有一个人不同意维持利率的决定,投反对票的是理查德?费舍尔,但是他的意见更倾向于升息。
美联储的行动大致可看做是从对避免经济衰退的关注已经转移到对通胀上了。
对由于石油价格脱缰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人们感到了更多的担忧。市场对2008年全球消费者价格普遍预期从2007年2月的2.4%,跃升至2008年6月的4.3%。如果说全球总体的通胀上升还算温和的话,局部的通胀已经显示出来了。
在美国人还左右观望的时候,印度已经开始行动了。6月24日晚,印度中央银行??印度储备银行宣布调高主要利率指标50个基点。根据印度央行的决定,该国的回购利率(即针对商业银行的短期借贷利率)从8%升至8.5%,这是本月11日该央行将这一利率指标从7.75%提高至8%后,再次大幅升息。
由于食品和燃料价格高涨,印度通胀情况持续恶化,截至6月7日一周,通胀率从前一周的8.75%飙升至11.05%,创下13年来新高。而印度则刚刚提高了汽油价格。
其实,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还是在关注中国宏观政策的走向。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面对国内的通胀压力,央行不排除采取更严厉的货币政策。在刚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后,CPI和PPI上涨的压力有所增大。而此前所做的货币数量调控,对于收缩流动性,遏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并不明显。
遏制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不至于下滑,这本身就是背离的政策走向,调控的目标其实很难两全。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政策目标需要更加清晰,指向性要更加明确。
以往所担心的人民币升值和加息带来的热钱涌入,实际上是在对赌中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面对CPI上涨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免会显得摇摆不定,进退失据。货币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导致在多个方向腹背受敌。
事实上,中国是一个内生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成长性和扩张性非常强烈,对于经济减速实不足惧,倒是通货膨胀对于中国经济的伤害要值得严重警惕。
中国刚刚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但实际上已经错过了过去相当长一段的调整时机。国际投机力量一直在对赌中国的价格补贴政策,现在又轮到利率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