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昨日在“再建三十年”改革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抗通胀是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但通货紧缩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困扰仍未完全消除。在防通胀的同时,需防范通缩风险。
改革空间仍很大
刘伟指出,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特点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又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一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居高不下,带来非常大的通货膨胀预期和压力。并且,各种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加剧了通胀形势。近日政府提高了石油和电力的价格,这是朝要素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表示,中国对价格体系进行了不少改革,但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远远没有改变。从一般的原材料到能源和电力、公共设施、利率、资产价格等,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另一方面,通缩困扰尚未完全消除。刘伟指出,通缩带来的危害是失业率高,产能过剩。去年我国公布的城市登记失业人口一千多万,城市登记失业率超过4%,今年我们控制的政策目标也是力争不超过5%,这几乎是前几年失业率的两倍。
刘伟说,目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的是松紧搭配的方式。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继续扩张,财政赤字没有取消,这在宏观调配政策发展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目前看来,我国财税体制存在不平衡,金融体制要进一步改革,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开放,效率需要极大的改进,使资源配置的效果能够获得更多的改进。”樊纲指出,由于外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下降,其现在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可能有所下降,但外资外贸带来的知识积累和全球融合等外溢效应将在今后发挥更大作用。
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除制度变革外,中国经济发展还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刘伟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提高效率,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转变到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指出,中国企业发展须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中国企业要获得技术优势,首先需要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
“我国过去采取出口退税措施推动企业出口,现在可以考虑技术创新退税。”魏杰表示,还应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更关注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实验性经济等重点产业。此外,企业体制应发生根本变化,从企业产权制度、公司治理、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制度等四方面加强创新。(记者 卢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