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同样的资金运用力度下,超储率越低,说明资金越紧张;也可能反映银行资金运用很充分;由于是时点数,也可能受短期因素影响
截至5月末,几家大型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称“超储率”)已经降至1%以下,而个别股份制银行甚至在5月末还出现了超储率为负。
《第一财经日报》日前获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5月末的超储率最低的已经降到0.62%,最高的为1.96%,多家低于1%。而个别股份制银行甚至在-3.5%左右。
本报曾报道,3月末国有银行平均超储率为1.5%,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
逐月走低
超储率被认为是反映银行间流动性的指标之一,反映银行体系能够创造货币供应和提供信贷的能力。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平均超储率基本成下行趋势,前3个月各月末数据分别为3.96%、3.04%和2.02%。
权威人士分析认为,银行在同样的资金运用的力度下,超储率越来越低,说明其资金越来越紧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反映了银行资金运用很充分,以至于把超额存款准备金降到最低。和其他资金运用相比,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收益最低,仅为0.99%。“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以后,银行本身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需求也是下降的。”
不过,这位人士认为,由于超储率数据是时点数,也可能受到一些短期因素影响,如时点前后恰逢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或用于央行票据、债券回购的规模较大,超储率均有可能明显下降。
兴业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鲁政委认为,去年一些国有大型银行的债券投资较为激进,今年除个别银行外,大银行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普遍算不上特别积极,这有可能说明今年流动性比较紧张。
“为什么一方面超储率比较低,一方面市场利率还相对来说不是太高,没有大幅飙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对此表示不解。他认为,可能还要看银行资产结构变化,仅看超储率并不全面。
准备金率还会上行?
较低的超储率在年初就已经出现,但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变。鲁政委认为,对央行来说,控制通胀是首要任务,通胀本身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造成的,如果不出现一段时间的货币供给的降低,通胀压力难以真正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突然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分两次执行。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为对付上调燃油价格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局面,央行可能会制定更有力的政策。
“从这个角度讲,央行的政策力度不会放松。”鲁政委认为,尽管已经到了17.5%,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今后还有可能继续上调。
“银行习惯了经济扩张时期的运营模式、习惯了扩张存贷差这样一种经营模式,不压到快要接近极限的时候,怎么能够指望它压缩信贷呢?”分析人士表示。
关注流动性时点变化
分析人士还认为,从日益下降的超储率来看,对银行来说流动性管理已经到了很重要的程度。
一位债券分析师认为,央行的对冲操作往往根据上一段时间的情况,在实施对冲操作的时间段内,有可能市场的流动性就发生了变化。“刚好央行收紧了,市场流动性刚好也收紧了,这样造成双重效果。”
这位分析师表示,在油价上涨、美国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下,今年流动性的波动实际上要大于去年,而外汇流入带来大量外汇占款,增加了基础货币,也加剧了流动性的波动。“现在流动性的波动比去年有所增加,这样在时点上的把握就不太容易。”
鲁政委认为,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众多,在流动性管理上,可能存在的分支机构和总行之间的“博弈”问题需要解决。
实际上,流动性时点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已经引起央行重视。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显示,要关注资金头寸的时段变化,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健全流动性管理微观机制。该报告称,银行体系资金流动性不断增强,银行业流动性总体偏多,但部分时段、部分领域和部分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趋紧,银行业流动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张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