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增幅有所回落,PPI增幅却有所放大,通胀压力依然沉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5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7.7%,涨幅较上月回落了0.8个百分点,从而结束了CPI连续3个月在8.5%左右的高位运行。这个数据,让人们松了一口气,毕竟从去年下半年以来,CPI一直在比较高的位置上运行,社会对物价上涨的趋势一直非常关注。
CPI增幅减弱,得益于中央坚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首先是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次,是发展生产,保障供应,使工农业产品供应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对CPI下行贡献明显。再次,我国对部分农产品和能源等资源价格进行了价格干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公布的宏观经济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投资回落和消费增加的趋势显现出来,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在CPI增幅放慢的同时,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却继续增强。5月份PPI同比上涨8.2%,连续5个月创出年内新高,也创下近3年来的最大涨幅。作为CPI先行指数,PPI高位运行表明通胀压力依然严峻。此轮物价上涨成因比较复杂,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成本加大因素,还有外部输入性因素。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从未来趋势上看,国际输入性通胀将是导致通胀的重要来源,如果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CPI反弹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为了稳定经济秩序,我国对成品油和电力价格等重点价格领域的管制一直没有放松,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旦放松价格管制,CPI将会出现大幅反弹。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经济学家周金诚说,控制通胀面临不少外部不确定因素,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资源能源价格过快上扬,我们的近邻越南遇到了货币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还要进一步观察,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这些因素,都在考验中国的宏观调控水平。
当前,稳定价格总水平面临诸多挑战,要充分认识控制通胀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注意发挥财政等政策工具的作用,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坚决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同时注意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有保有压,松紧有度,既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又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记者 高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