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CPI真的“拐”了??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7%,自去年5月以来一直节节攀升的CPI增幅终于首次明显回落。
CPI素来被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持续一年多的价格上涨,尤其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的上涨,令民生压力与通胀压力同步加剧。“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更是被中央定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5月之时突现“拐点”迹象,这是我们长时间期待的,有所乐观可以理解,但若因此就认为我们的通胀压力大大缓解,于是放松警惕,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承认此前政府的很多调控措施是有效的,但也必须承认,CPI恰恰是在5月出现“拐”点迹象,有很多不可不言的“背景”。
其一,此轮通胀是从去年5、6月份开始的,也就是说,同期的基数已经很高了,比较之后数据趋缓也就自然不过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接下来3个月CPI数据继续下降,也不能盲目乐观?? 这是本应有的局面。
其二,本次CPI的下降,是“一枝独降”的,能一“独”多久,还很不好说。比起CPI的明显下降,之前公布的5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为8.2%,仍在创着新高。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的上升成本,最终将被传递给消费者,这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对CPI再度形成冲击?? 对于这个上游“难兄”,我们无法假装看不见。
其三,对于地震因素,远没有定论之时。此前有学者认为,地震对2008年经济的影响是局部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表面看来,5月份的数字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其实恰恰相反,地震破坏以及灾区重建对于经济影响的作用非但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甚至在5月起到的是“反作用”?? 大地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消费的冲动和商家涨价的冲动,国际游资的流入势头也因之而暂缓,但伴随着灾区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基础投资的增加,必然导致建材需求的增加与相关价格的增长,再加上灾区粮食、畜牧等领域的损失,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对通胀形成高强度压力?? 这不排除成为引燃新一轮涨价的导火索。
其四,国际经济宏观局势的影响,也是非常负面的。要看到,我们正处身全球性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等都面临通胀压力较高的问题,能源、粮食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互动。中国5月份CPI的回落,跟官方在油价、电价等领域的引而不发有很大关联,但为其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而国际油价粮价上涨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在开放的状态下也终将或多或少传导到国内价格体系。所以,有证券分析师“全年CPI增幅将前低后高,下半年可能超过两位数”的预测,显然不是单纯的危言耸听。前方的困难,很可能更大。
所以,复杂5月的CPI“拐”了,更多只是一个信号意义,可以作为一剂“强心剂”,却不能作为永久的“止痛针”?? 不确定因素太多,决定了我们没有一丁点盲目乐观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