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数,下半年债市的资金面该如何再评估?蕴藏着怎样的投资机会?
流入资金方面,外汇占款持续增加,即使在人民币升值速度减缓的4月份,资金仍大量流入。除非海外市场复苏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否则短期资金流出现象还不会出现。
事实上,央行的回收力度不大,1-5月份公开市场+准备金仅对冲外汇占款的60%。
公开市场和准备金率此消彼长。下半年公开市场到期规模少,如果央票每月发行3000亿元,平均每周800亿元,压力理当不大。如果要达到对冲力度60%-70%,则准备金率仅需要调整到18%-18.5%。
银行的资金面不确定性增多,如果准备金率上调到18%-18.5%,新增资金3600亿元-5700亿元,多于上半年。但超储难以继续释放资金,银行体系实际可用资金可能低于上半年。
从银行债券投资看,商业银行债券占资金运用的比例从2007年一季度开始下降,由27.16%下降到2008年一季度末的25.61%,准备金挤压债券的现象已经出现,尽管目前还不是很严重。
??债券发行方面。国债:关键期限各一期,考虑短债滚动发行,预计发行10-12期,规模2600亿元-3100亿元;金融债:参考全年发债计划,扣除已经发行的,预计还有5500亿元-6000亿元;企业债和公司债:下半年供给可能明显增大,估计合计在1300亿元-1700亿元;分离债:参考发行公告,估计在400亿元-600亿元;短融和中期票据:均采用注册制,发行速度有望扩大,估计在1900亿元-2400亿元。
??资金供应方面。商业银行:按照18%-18.5%的准备金率,计算新增资金为3600亿元-5700亿元。保险机构:参考保费收入增长并考虑投资债券比例,预计新增债券投资1700亿元-2000亿元。基金:上半年配置债券较大,下半年债券占比仍有回升空间,估计新增资金800亿元-1000亿元。券商和信用社:规模不大,按照历史平均托管量,预计在600亿元-800亿元。到期债券:规模达7700亿(不计算央票规模)。
总体上,资金供给仍大于债券发行规模,但考虑到外部冲击,资金面只能算平衡。
下半年,宏观基本面逐步向有利于市场的方向转变,而资金面不确定性增大。尽管我们依然看好下半年债市走势,但更应该关注市场驱动因素转变后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和上半年市场全面开花不同的是,下半年产品之间的分化会比较明显,大类债券走势结构性分化的趋势也不可避免。
在大类资产选择上,应坚持信用等级至上。我们更喜欢信用等级高的品种,尤其是国债,主要原因:首先,经济下滑担忧,企业业绩下降,信用溢价要求提升;信贷调控下,一季度贷款实际利率上升快,同样是融资成本,信用债发行利率难以独善其身,必然带动信用债收益率上升。其次,资金面不宽裕。从国外经验看,资金越紧张,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越大,次债危机就是一个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