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澳门10元连体钞。朱桂芳摄
近日,广州一位收藏爱好者发现“澳门10元连体钞字样及标识”多处不规范消息公开后,引起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有关钱币收藏人士的极大关注。收藏爱好者纷纷寻找该连体钞藏品持有人,并建议应该到权威部门作进一步的鉴定。广东省集币协会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不规范币(票)一旦获得权威部门鉴定确认,便可称为“错币”,而作为法定货币或邮票中的错币或错票,都属藏品中的“珍品”,是古今中外藏界人士的重点猎物。
本报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澳门10元连体钞”收藏者。据他介绍,其收藏连体钞已有近10年历史。近日在鉴赏藏品时,通过放大镜发现澳门整版钞上的10元钞与其他钞相比较为特殊,即正面的中国银行大厦图案中“中国银行”字样与其他中国银行发行的明显不同。经与藏友探讨时又进一步发现,该连体钞除“中国银行”字体与其他版别的澳门钞不同外,还有中国银行的“行徽”以及原任中银澳门分行总经理“朱赤”签名等多处存在疑点。
据了解,1995年10月11日,中国银行决定发行澳门元钞票。中国银行发行的澳门元钞票共有五种面值:1000元、500元、100元、50元和10元。而澳门连体钞包括澳门10元券4连体钞和澳门10元券整版连体钞。澳门10元整版连体钞由中国银行及大西洋银行于2001年1月8日发行的澳门币10元券组成,包括大西洋银行发行的10元券40枚整版钞1张和中国银行发行的10元券30枚整版钞1张。
广东藏界资深人士称,把澳门钞500元券和10元连体钞在高倍放大镜下进行对比可看到,500元券正面的中国银行大厦牌子上的字体为标准字样。据查证,“中国银行”四个字当时由郭沫若书写并统一使用,而澳门10元连体钞上的“中国银行”却不是郭沫若的字体。观察整版钞可看到,30枚10元券的“中国银行”字样也不统一,均有细微差别。
另外,“中国银行”字样并不是中国银行的行徽,正式行徽是“中国银行”字样之上的红色标志,外表看起来像一个古代常用的圆形方孔钱,里面是一个“中”字,其设计者是现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靳埭强先生。
有多位名人曾为中国银行撰写“中国银行”字样,目前使用的为郭沫若所写版本,而有行家猜测该10元券上的字样是其他人所写版本。
经记者进一步了解获悉,由于该连体钞争议的地方太多,目前已引起藏界的关注。该藏品持有者已向有关权威部门申请鉴定。其发现的疑问目前尚未得到确切的解释。
澳门10元连体钞收藏者为何热衷于对该藏品作鉴定?广东省集币协会会长甄伟钢称,货币代表一国(地区)的形象,不规范的标识便意味着极不严肃。作为企业尤其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的标识,更要标准、规范,这才不引起歧义。而从收藏者角度看,错币或错票由于量少且往往包藏着一些生动的故事,因此更显珍稀。
如已退出流通领域的第三套人民币,已被藏界人士指出多处错误,而今已成为万元珍币。尤其是其中的“一角”纸币,“身世”坎坷。1962年4月20日首发的枣红色一角券,俗称“红一角”或“枣红券”,其正面图案为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农村参加劳动,但画面中人物却是自左向右前进,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