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集有关人士,首次就香港人民币存款北上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只是前期讨论,并没有形成决议。
从事相关业务的银行建议,可以控制香港居民每人每天兑换和划转人民币的实际限额,提高香港中银对各银行人民币存款的同业报价,或直接提高香港各银行对人民币存款的利率等。显然,如果以上任何一条建议得以实施,就可以基本解决香港居民在国内存款大幅增长的现象。
前次讨论香港存款北上
自开展香港人民币业务以来,央行再次将目光移向香港。央行内部人士称,货币政策司、支付结算司、反洗钱司等部门人士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态度。“由于只是前期讨论,并未形成最终决议。接下来,央行会向有关商业银行,并和香港金管局作进一步的沟通。如果需要,不排除出台相关调控政策的可能。”
银监会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亦称,已经注意到了有关事件,但没有进一步评论。
上述事端起于年初人民币破七以来,香港居民为防止港币贬值,揽存人民币并北上到内地银行开户,以赚取利差的火爆之势。
3月初,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胡晓炼就对媒体表示,将密切关注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利差、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持续上升在内的各个方面。显然,港币贬值问题就在那时已进入她的视野。
而针对人民币北上的最重要一环——地下钱庄的大规模操纵问题,胡晓炼早在2007年11月底即称,对通过地下钱庄进行的赌博、走私、逃骗税、洗钱等非法活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坚决打击。这位外管局出身的央行高官,显然格外清晰人民币升值下的诸种博弈。
4月11日,香港金管局副总裁蔡耀君在参加香港银行公会季度会议后表示,香港银行的一站式北上人民币存款服务,是较复杂的问题。金管局要了解其具体操作和流程,以探讨是否有抵触银行业条例的情况。
蔡所指的“抵触”即香港银行只是担任邮差代客户传递文件给内地分支机构,还是实际上代客在内地开设人民币帐户?如果是后者,那些未得金管局授权的银行,就涉嫌违反法规。
然而,比技术操作更大的问题是北京、香港对人民币存款北上走势的预判。北上存款总体规模将达到多少?既然由银行参与的北上存款资金仍在体制内流转,是否不必过于担心,只要调剂香港人民币供应量即可?虽然央行、银监会尚未给出说法,但不少商业银行仍是感到有点紧张。
商业银行集体献策
对香港和内地的商业银行来说,开办香港人民币业务是讨论多年后才定下来的政策,如果仅仅是由于汇差下的香港居民市场行为,而导致香港人民币业务急刹车,却有因噎废食之嫌。
因此,他们更希望配合央行的监管将香港人民币业务更加规范化,并引导香港人民币更有序地在金融体制内流转。也因为此,当本报记者致电香港、内地等多家商业银行时,各种成型的建议早已形成腹案。这些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款,并从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展开。
技术层面建议有两款,一是香港居民在香港各银行的实际兑换总额不超过每人每天2万元,二是将香港居民汇回国内的人民币限额由目前的每天8万元降至1万元或降至每月20万元。
其实,每人每天2万元兑换限额虽然是香港银行的现行政策,但由于香港的各家银行并没有系统联网,这导致香港居民在数十家开办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都可开户兑换人民币,并形成了每人每天实际兑换可达数十万元的天量数字。显然,对香港单个银行的限额规定,在香港居民看来,犹如空谈。因此,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关口是像内地银行一样,实现联网核查,控制人民币实际发生量。
但其间的操作难点在于,既然要实现系统联网,就需要香港金管局和香港银行同业公会出面来统一协调相关的系统开发,而系统开发的时间性恐怕过于漫长。
调低每日汇款国内的8万元限额的操作要方便很多,只需要改进香港中银的IT清算系统即可。香港中银于2003年被央行授权为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其他香港银行人民币存款汇往内地要经过香港中银。
政策层面也有两款,一是提高中银香港对各银行人民币存款利率同业报价,令香港主要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接近或超过国内利率水平;二是直接规定香港各银行对人民币存款的利率,保持与国内持平的水平。此两款建议,看似治本之策,将直接导致香港居民北上存款失去动力。
根据中银香港2008年3月发布的相关数据,该行的港元最优惠利率为年息5.25厘;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最高年息为0.05厘。如果照此建议实施,中银香港人民币存款报价提高到国内活期利率0.72%的话,就意味着存款利率一下子飙升了14倍有余。
但这恐怕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谁来承担提高存款利率后的损失?其次,这是否要同步提高香港人民币贷款利率,相关政策如何协调?
更大的问题还是,政策层面建议虽然解决了人民币北上的问题,但将激化人民币在港囤积的问题。再次,香港银行实行自由利率的金融制度,以及港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决定了金管局无法操作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