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应以财政手段抑通胀
本报综合报道
近年来,亚洲经济呈现蓬勃增长,政府税收收入也因此增加。多数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承担关税降低,并向贫困人群直接发放补贴。亚洲当局动用财政手段来应对通胀,因其担心在美国这一广阔出口市场滑入衰退之际,提高利率可能给本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冲击
亚洲当局目前纷纷动用财政手段来应对通胀,因其担心在美国这一广阔出口市场滑入衰退之际,提高利率可能给本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冲击。不过某些国家亦可能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食品价格高涨影响到整体经济。
有海外媒体指出,近年来,亚洲经济呈现蓬勃增长,政府税收收入也因此增加。多数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承担关税降低,并向贫困人群直接发放补贴。
亚洲开发银行董事总经理纳格4月22日称,亚洲国家应利用财政手段来扶助贫困人群。他并称,“必须马上向贫困人口提供援助,我们更希望是通过直接的财政刺激措施,而不是通过货币政策。”
印度财政部部长齐丹巴南4月22日对议会表示,政府正在考虑采取更多的财政手段来应对通胀。印度政府今年3月取消了大部分食用油的进口关税,并禁止出口非巴斯马蒂大米,以提高国内供应、遏制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弊端
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和新加坡,正允许本币升值以抑制进口成本,但中国、印度和印尼等国家仍有可能加息。如果通胀蔓延,实质利率转为负值,这或将引燃资产价格升势,从而使问题更加严重。但分析师称,加息将使亚洲国家与美国的利差扩大,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这亦将加剧物价压力。经济本已面对出口放缓,而加息可能还会打压国内需求。
Westpac分析师Huw McKay称,“亚洲货币政策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巴克莱资本分析师Nicholas Bibby将各种威胁总结如下:“需要注意的是,供应问题是否将导致通胀预期和通胀上升;薪资增长是否开始加快;而央行是否会动用利率政策将这一切扼杀在摇篮里?”
菲律宾央行行长特唐科4月23日称,货币当局正在密切关注加薪要求,如果这种通胀压力蔓延,央行可能会加息。“如果出现第二轮效应,那么我们将不得不检视货币政策,看是否有必要加息。”他在4月24日的政策评估前表示。
一些分析师提醒称,紧缩货币政策无助于食品供应的增加,而且穷人可能受到最大的伤害。雷曼兄弟分析师Guillermo Mondino在研究报告中称,“用紧缩货币政策来对抗食品价格上涨,可能将导致失业人口增加,从而引发骚乱并带来更大的政治不稳定。”
食品补贴显争议
许多亚洲国家当局从农民或进口商处以市场价买入粮食,再以补贴价格出售给消费者。印尼在2008年修正后的政府预算中,将食品计划补助额由6.6万亿卢比提高至8.6万亿卢比。
在全球头号大米出口国??泰国,今年的米价已涨了一倍多,因印度采取措施限制出口后供应形势堪忧。印度、越南等国为控制国内价格而施行的出口管制,已招致联合国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批评。
瑞士信贷认为,菲律宾政府以国际市场价格进口高达260万吨大米再以补贴价售出,可能会消耗掉高达13亿美元的财政资金,相当于GDP的0.7%。亚洲开发银行建议有针对性地发放现金补贴。但一些分析师称,这种现金补贴以及其他财政措施可能会扭曲价格信号、给价格涨势火上浇油。
汇丰控股经济师Robert Prior-Wandesforde称,“我想这样的举措可能有政治意义,但我认为这并不会有助于缓解通胀。相反,它会让通胀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