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上大学”邮票背景研究
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我国在1998年发行的“北大百年”邮票之前,反映高等教育唯一的一套邮票,居然是一套“文革”邮票-----T18“工农兵上大学”。这5枚一套邮票下沿的6个字的票名随着岁月的流失已日渐变得遥远而模糊,年轻一代甚至不知个中的含意了,只识得多彩的画面上红旗招展,阳关明媚。
“文革”伊始,全国高校陷入动乱之中,招生工作从1966年至1971年整整中断5年,1972年恢复招生,狠批了所谓”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废除了高考,实行推荐,次举美其名曰,”工农兵上大学“,当时竟被赞美为“教育革命的伟大成果”,并定性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
“文革”中大凡“新生事物”都有先后上邮票的机会,每一两年总有那么一套,如1969年的“样板戏”(文5) 1969年“知青下乡”(文17) 1974年的“赤脚医生”(编号82-85)等。这一现象在1976年突然形成紧锣密鼓的高潮,一年中直接表现“新生事物”的选题多达3套:J8.五七干校“ :T17广阔的天地里”和“T18 工农兵上大学”其中“T1工农兵上大学”的背景最不一般。因为“文革”的最后一场闹剧之一-------1976年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就是以所谓《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为发端。
为配合那场闹剧,1976年元旦上映了彩色故事片〈决裂〉,影片反映了与“旧教育制度”的斗争,让“工农兵”直接上大学,其情景与T18第一枚“满怀豪情上大学”异曲同工。第二枚“革命理论指方向”画面上的人物让人联想起1976年抢拍的另一部反映工人宣传队进驻大学的彩色故事片〈芒果之歌〉。电影也罢,邮票也罢,“四人帮”在不平凡的1976年运用了一切宣传工具,“集中火力痛击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右倾翻案风”,并加紧篡党夺权的步伐,
T18的第三枚“大课堂”,其实叫“开门办学”更准确:被推荐来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大多数本来文化基础就差,上了大学后以下被派到部队“学军”,还要像邮票图画所表现的那样深入到厂矿工地“学工”。而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和“革命大批判”更令学员们在校内小课堂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微乎其微。由此,第四枚“攀登科学高峰”便成了空中楼阁,纯属装模做样自欺欺人的摆设。第五枚“当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时髦的口号并没有错误,但在“文革”早被挖空, “四人帮”之一张春桥不打自招的一句话倒是道出了起具体实施的实质------“我宁要一个没文化的劳动者,而不要一个有文化的剥削者,精神贵族。”
往事不堪回首,T18 以多彩的画面记录了新中国高教领域的动荡一页,这就是本文的定论。
2003年11月正式出版的〈中国邮票史〉(第八卷)认为“文化大革命后期,四人帮一伙利用他们把持的舆论宣传工具,大肆宣扬文化大革命中的,五七干校,工农兵上大学等所谓新生事物,以达到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邮电部为了紧跟形势,也把这些所谓的新生事物作为邮票选题。”对这套邮票的性质进行了“盖棺定论”。
上海邮票网摘抄中国集邮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