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写版
|
|
|
|
影写版印制的邮票,由于艺术设计与印刷工艺的不同,各国邮票都有自己的特色,如瑞士、英国的邮票精致秀丽,法国、匈牙利的丰富多采,日本的素雅细腻。我国用影写版印制邮票始于1959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独特的风格。如1965年发行的“决战前夕”和“毛主席的著作”等邮票,都是以大幅油画作为原稿。既要把油画缩小到邮票图案大小,又要保留住原作丰满的形象、画面的空间感,以及色调和笔触,关键是印刷工艺。国外有些做法是仿原作改画后再复制邮票,那就会有明显的失真。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技术人员在博物馆现场进行技术工作,将原作分色缩小,在阴片上恰如其分地修版,预计到缩小后的影响,突出某些部分和舍弃某些部分,尽量保留住原作的精神,效果很好。又如徐悲鸿的《奔马》、吴作人的《熊猫》是写意国画;田世光的《牡丹》、《益鸟》等是工笔重彩,在充分地研究原作特色后,相应地制订印刷工艺设计,用影写版印刷的相应邮票,充分地表现出了名家的笔墨气势和原作的神态意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