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又到收藏好时节。记者在广州邮市上了解到,沉寂了多年的港澳邮票再度走俏,成为近期藏家征订和热购的邮品。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上年度国家邮政局正式批准将港澳邮票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是爆发这一热点的“导火线”。
据了解,以往人们在观念上普遍认为港澳邮票不属于国内燃机邮票,收藏热情偏低,此次正式进入中国邮票序列引起了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兴趣,各地收藏热情骤增。目前,港澳邮票俨然已成为邮市投资者的“宠儿”。
市场回暖身价倍增
据报道,在奥运系列邮品发力的带动下,国内集邮市场持续回暖,近几个月来广州收藏界大量资金开始入货港澳邮品市场,水涨船高,港澳邮票板块空前活跃起来。广州邮票交易市场的风向标——顺邮坊行情统计数据表明,邮商发向港澳邮政部门的订单骤然增加,少则数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不少原来不经营的邮商也加入到销售邮票的行列。
潮洋邮社梁月钊向记者介绍,2006年香港发行的“中国成语故事”系列邮票其小型张上市之初面值仅为11.8元,但上年末已经涨到55元,“香港金鱼第二套”纪念邮票也从面值5元涨到目前的25元;澳门邮票更是价格飙升,“关帝”小型张由面值9元涨至15元,“西游记小型张第二套”更涨至38元。梁月钊总结表示,回归十年后,港澳邮票的普遍售价大约超过面值10-15倍,从收藏投资的角度来说物有所值。
记者查询2007年度邮票目录发现,港澳邮票的发行量为10年来最低点,即基本每套邮票的发行数量在20万枚左右。以我国的邮政管理规定,港澳邮票与内地邮票暂时不能互通使用,那么仅供本地区集邮收藏或者流通的话,这样的发行量或许足够,但是在港澳邮票以“中国票”身份进入内地收藏者视野以后,这样的发行量较之收藏投资者的需求明显偏低。
《北京邮声》编辑部估算了港澳邮票的消耗量,发行后首日封和出世纸用掉约1万枚,官方年册用掉约2万枚,中国集邮总公司的中港澳年册用掉约2万枚,与其他国家交流消耗约3万枚,流通使用过程中用掉约4万枚,则除去港澳本地集邮爱好者的收藏量,最多仅有约8万枚邮票流入内地。物以稀为贵,在市场整体回暖的情况下,港澳邮票身价倍增也不足为奇了。
十年前曾有“泡沫”经历
去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尽管目前市场反应热烈,但是不少老邮商对十年前港澳邮票的泡沫破灭经历仍心有余悸。广州顺邮坊邮币卡市场的邮商何老板向记者介绍说:“十年前那波回归行情太疯狂了,推起来的泡沫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消除。”何老板1996年携20万元进入市场,在“泡沫”的推动下到1997年末已经积累下140万,在当时来说称得上是一笔巨款,然而像大多数邮商一样,老何认为回归后邮票牛市行情仍会延续,结果却在1998年结结实实地摔了一个大跟斗,港澳邮票以几乎无限量的印刷供应量打破了市场平衡,热炒的回归题材迅速降温,各种邮品价格暴跌,等到匆忙清仓撤出市场时何老板的资产已不到原来的1/4。
记者在顺邮坊了解到发行量大幅增加是港澳邮票下跌的罪魁祸首。回归前邮票的发行权归属港英政府和葡澳政府,在香港当时一般以50-100万枚/套发行的邮票被疯狂印刷到3000万枚/套,在澳门以10-20万枚/套发行的邮票被印至300万/套,市场供不应求,邮票纷纷跌破面值,投资者因此损失惨重。因此,何老板提醒收藏者,邮市如同股市,炒作的风险非常大,如果价格涨幅偏离太大将会形成严重泡沫,一定要注意规避。令他记忆犹新的是“香港基本法邮寄片”,原本面值仅为5元,一番炒作之后暴涨到120元,但最终价值回归至6元附近,许多投资者“高位接盘”后悔不迭。
中国文化是热门系列
一种邮票能否升值既与其发行量和存世量有关,也与其历史背景和票面题材相关。在顺邮坊经营邮品的何敬潮表示,目前港澳邮票一方面紧随潮流,关注全球热点问题;另一方面也注重中国人文题材的发掘使用。就全球热点来说,具有代表性的是“足球世界杯”,尽管发行量达到230万枚,但价值却快速上涨,短短一年半时间从20元攀升至44元;就中国人文题材来说,内地邮市中港澳邮票有三个热门系列,一是香港的“神州风采”;二是澳门的“文学与人物”;三是香港和澳门的“生肖系列”。
何敬潮表示,古典四大名著,神话传说,神州各地的景观都可以在港澳邮票中找到踪影,这类邮票不仅具有投资价值,还包含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因而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