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中国与墨西哥建交35周年的纪念封上,竟然把我国的国名错印成“中国人民共和国”。这是近两个月来该公司第二次发生错印事件,此前发行的鼠年首日封竟然错把“鼠”字印成了“属”。(见《新快报》1月15日)
作为一名编辑,我深切理解,错别字有时真是在所难免。但我也深知,错别字也有个靠谱不靠谱之别。比如有的作者来稿中,会莫名其妙地把“自己”错写成“自已”———现在写稿都用电脑,“自己”一词若是连打,一般不易出错,若是单打,再加上“己”和“已”长得太像,编稿时若一扫而过,就会忽略这个错误。出现这种错别字,虽不应该,但也不算太离谱。
相比之下,把“鼠”错印成“属”,把“中华”错印成“中国”,这种差错就太不靠谱、太低级了。中国集邮总公司有关人员说这只是“校对人员大意所致”———这种解释更不靠谱。一张动辄十几万字的报纸出现个把错别字还可以理解,一张纪念封上就那么几个字,从设计到初审、复审、终审,过五关斩六将,还出现如此错误,恐怕是任何理由都搪塞不过去的。
我们做编辑的,自己的版面出现错别字,是要挨批评或被扣奖金的,像“中国人民共和国”这样的错误,属于严重差错,所受到的处罚会更重。因出现重大差错而被解职的编辑、校对,在媒体圈里多得很。不知中国集邮总公司打算如何处罚相关责任人,更搞不懂的是,前一次“鼠”印成“属”的差错怎么就没有被引以为戒?
如此差错甚至让人怀疑,到底是“大意所致”还是有意炒作?据悉,“鼠”错印成“属”让该首日封大幅增值,“中华”错印成“中国”又让纪念封的身价翻了46倍之多!
不过,邮品错误之所以创造价值,是因为其稀少且非故意为之,若故意为之且连连出错,就有愚弄消费者之嫌,就会遭人唾弃,进而会损害已有53年历史的中国集邮总公司的声誉。
倘若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有些过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