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8日电(记者 李亚彪 黄深钢 郑黎)尽管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正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可越来越多的困扰依然让企业家不得不打起精神,保持清醒。
浙江省一家摩托车制造企业的财务部负责人说,为应对一季度的“用工荒”,一线用工成本比去年同期每人每月增长200元人民币以上。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这家摩托车厂商在原材料涨价与用工问题的双重挤压下,产品利润率大幅下降,单台摩托车的利润仅有5%左右。
今年春节之后,原材料市场一度涨声一片。对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制冷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上游原材料电解铜、钢材等占成本的60%以上。“钢材去年价格2万元一吨,今年一季度时曾达到2.8万元。”三花公司副总经理杜安林说,电解铜每吨6万元的价格,也是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一位企业主计算过,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开办一家工业企业起码需要50亩地,以每亩地50万元人民币计算,开办企业光地价投入就要2500万元人民币。加上其他配套成本,还需要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
“一共7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加上所得税、营业税,企业要什么样的利润水平才能付得起贷款的利息、才能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这位企业主说,“虽然金融危机过去了,可我们担心正在进入‘微利时代’。”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区经贸局长王志和认为,这些复杂情况再加上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许多企业认为今年的盈利水平会很低,有些投资无法在当年形成回报,甚至还具有一定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