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艺术区是2009年最早消失的艺术区之一
【导语】前段时间去了趟宋庄,在周围转悠时的感觉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萧条。新房仍在建造,但偌大的艺术家工厂区只见到稀稀落落的几个人,随处张贴着“工作室转租”的字样。无疑,金融危机对于手头本就不宽裕艺术家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毕竟,在危机之前发家的“先富一代”艺术家只是少数,而更多的人,仍将继续为他们的生计奔波、劳碌。随之遭受打击的理所当然是当代艺术爆发的策源地——艺术区。
目前北京的艺术区有两件值得关注的事:一是随着各个艺术区艺术节的开展,艺术区引起更动人的关注,受此带动,艺术区的房价成为争议的焦点,依靠征收房租收入的村政府提高房租,艺术家和乡政府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导致艺术家大批撤离。二,艺术区遭受拆迁,北京的周边地区艺术区就有宋庄小堡村、798、索家村、费家村、酒厂、草场地等,但是,除了宋庄、798少数几处是政府承认的外,其他几个都是自发形成的松散机构。虽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暖冬”计划,但拆迁仍旧是其最终的命运。房租上涨、艺术区拆迁等问题迫使本来就处于困境中的艺术区雪上加霜,寒冬已过,艺术区依旧还在冬眠。
以此为鉴,各个艺术区都在盘算如何在经济萧条时期继续维系艺术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是:扩张、转型、拆迁还是消失。面对当前境况,我们在全国范围选择了几位圈内人士,走访他们,以求他们就艺术区发展的看法,共同商讨艺术家区发展的前景。
现有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各种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艺术园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传统模式,坐落在村落中。这样的群落一般是艺术家们自发形成的,形成艺术家村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和租金等原因,这样的艺术区一般是自生自灭的生存方式。朝阳区被认定为创意文化产业区的只有798艺术区、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和酒厂艺术区,而东营、环铁、黑桥、创意正阳、北皋等自发形成的艺术区则不在“认定”范围内。
二,城市中的废弃工厂改建的艺术区,这是目前存在最多的艺术区,这些地方虽然身处闹市,不仅承受着城市的喧嚣,而且带有城市的印记,比如北京的798,上海莫干山等地。
三,新建的综合性艺术家区,这样的地方更多被成为产业园区。一般是集艺术、设计、创意为主,甚至包括音乐、话剧等艺术形式,形成“泛艺术”的创意产业园区。然而,这样的园区在国内的发展仍旧处于摸索阶段。
在现有模式上,艺术区发展遭遇瓶颈,必然寻求发展之道,在目前的形式下,艺术区成为自主发展,商业介入,政府支持,艺术产业化这样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