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对小酒杯在灯光的映照下,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酒杯上的梅花淡雅而高贵。”就是这无意中的一瞥,廖晓东就被眼前这对白如美玉般的小酒杯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与这些被称作“7501”的藏品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回忆起当初喜欢上“7501”收藏,廖晓东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在2000年初,他在深圳书城第一次见到“7501”时的情景,“当时我还见到了一只瓷痰盂,那个造型,那上面的图案,真是巧夺天工。”也正是因为这对小酒杯、这只难得一见的瓷痰盂,廖晓东结识了这家瓷器店店主、收藏“7501”二十多年的胡建平。
▲“7501”胡椒瓶。
翠竹红梅托盘。
“7501”水点梅花盖碗。
▲“7501”瓷痰盂。
▲水点梅花酱油瓶
“7501”笔架。 80多件“7501”家中藏
多年后,廖晓东又在深圳古玩城见到了这只瓷痰盂。而胡建平也已经把他的瓷器馆从书城开到了古玩城,店面也从原来的一个小铺,扩成了“文革”瓷艺术馆。其中,80多件“7501”是胡建平的镇馆之宝,胡建平说:“除非再收到重复的,才会拿出来交流,这80多件‘7501’是自己收藏的。”
2009年,在中国嘉德春季秋季拍卖会上,一组“7501”上拍,几乎全部成交。胡建平指着拍卖图录说:“上拍的这几件‘7501’当年都是从我这里买走的。”而在拍卖会之前,嘉德曾与胡建平联系,希望他能提供十件“7501”参与拍卖,胡建平拒绝了。他说:“卖了就没了。一套完整的‘7501’有近100件,我现在收了80多件,我还想把整套全收齐,完成自己的心愿。”
胡建平是景德镇人,上世纪90年代初接触到“7501”的。为了寻找“7501”的流落线索,找到“7501”的持有人,胡建平想方设法弄到了当时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的全部职工名单,按图索骥,挨个寻找,他还跑遍了景德镇市很多家藏“7501”,在外地也是一样。为了收藏一只水点梅花茶杯,胡建平用当时深圳最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去交换,还曾用一套高级餐具换了一个“7501”盖碗。他的理念是:“用精品换孤品,用珍品换绝品。”
廖晓东也收了几件“7501”,但他总觉得自己下手晚,只能求精不求多。在胡建平的藏品中,廖晓东一直盯着那只“7501”瓷痰盂,而胡建平说:“这只瓷痰盂我是谈都不会谈。曾经有人出28万元要我这只瓷痰盂,我不卖,那人说‘老胡,28万元能买一卡车痰盂了’。”
年年参展文博会
胡建平1995年来深经营陶瓷,1997年在深南中路开了第一家品店雅兰亭名瓷专卖店,经营景德镇瓷品。一年后,他把店铺转到了书城,在这里经营了十多年。现在他在古玩城有一家“文革”瓷艺术馆,而他的名家瓷陈列室,则设在书城后面的一栋商住楼里,他觉得,当年是在书城开店起的步,这里应该是他的风水宝地。
在胡建平的工作室里,他拿出了几件“7501”,一个水点桃花小醋壶、一个水点桃花酱油壶,一个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的碗。其中一对盖碗,碗和盖子有些不吻合,胡建平说:“碗是先收的,盖子是后收的,原本不是一对,有点套不上。‘7501’瓷器全部是手工制作,从坯形开始,一直到图案的描绘,每一个步骤都由一批工艺大师制作完成,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一只碗只能配一个盖。”
从1995年开始,胡建平就帮客户寻找“7501”,那时候也就几十元一个,收多了,胡建平开始喜欢上了“7501”,他开始留下一些,把重复的再卖给别人。而至今还让他懊悔的是一个一品锅,当时从他手里卖了两三个,现在是一个都找不到了。“大饭锅也卖了,一对汤锅卖剩一个,辣椒罐却一直没有见到过真品。”胡建平一直在寻找,在等待,他总觉得会有与其相遇的一天。
像胡建平、廖晓东这样热衷“7501”收藏的人在深圳还有不少,胡建平说,有许多香港藏家也喜欢到深圳淘一些“7501”,在这个圈子里胡建平也算是小有名气,许多人找他交流藏品,探讨收藏经验,他开了个“瓷宝网”,把藏品放在网上与藏友交流心得。去年文博会上,胡建平的“文革”藏品艺术馆成为了古玩城分会场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胡建平说:“每年我都会参加文博会,前几届以景德镇当代瓷器为主,明年的文博会我准备把‘7501’作为最大的亮点。”
“7501”暗藏巨大升值空间
“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造型样式虽然与日常家用瓷器十分相像,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这就是“7501”主席专用瓷。30多年过去了,这批“神秘”瓷器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中国嘉德瓷器部高级业务经理陈林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先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的“7501”,经过一定时期的历史积淀,逐渐开始展现出其较大的升值空间及潜力。
“7501”初步被市场接受
据记者了解,于11月末结束的嘉德秋拍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拍卖上,九组“7501”作品一现真容。据陈林林介绍,此次秋拍中,九组“7501”作品,只有两件流拍,成交作品最终成交价平均比底价高出25%,单件价格在5万左右。“由于各种原因,“7501”仍然不是广为人知的收藏品种,有一段时间甚至被人们淡忘了。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有收藏家逐渐发现了这么一个收藏品种,追根溯源,也才认识到它的价值。”
陈林林指出,拍卖行尝试性地推出“7501”作品上拍,从拍卖结果看,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只能说,“7501”作品仍然处于刚刚被市场接受的阶段。“公众对它的认知度还不够高,但它的历史价值毋庸置疑,就更加说明了其值得期待的升值空间和潜力,目前可以说是比较合适的买入时机。”
1997年,广州嘉德拍卖会上,当时作为拍品的红月季花碗尚有釉裂,但因收藏价值高,即便如此也颇受藏家追捧,最终以8.8万元成交。此前,在上海拍卖行拍卖“7501”作品,单件可达27.5万元。
现当代陶瓷收藏逐渐升温
陈林林告诉记者,近几年一些颇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正悄悄地吸纳包括“7501”在内的现当代名家陶瓷,一是用来把玩观赏,点缀居室,美化环境,提升品位;二是十分看好当代名家陶瓷的市场前景。
记者了解,在2004年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由《荣宝斋》杂志社组织推出的一批当代名家经典陶瓷,有陈佩秋、袁运生、龙瑞、于志学、张桂铭、邓林、王镛、方骏、徐乐乐、韩羽、朱新建等名家共计22件,结果上拍时颇受各路买家的青睐和追捧,22件作品除一件流标外,其余全部成交,最高的达10多万元,最低的0.66万元,绝大多数的成交价在1—4万元之间。在今年的嘉德秋拍上,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中,“珠山八友粉彩瓷板十件”以257.6万元高价成交,李菊生“姑娘追”拍出78.4万元,张松茂“国色天香”粉彩瓷板也拍出67.2万元,总成交额达4450余万元,平均成交比率超过80%。从中不难看出,现当代陶瓷集藏和投资已经开始呈现升温之势。
相关:何谓“7501”
“7501”底款是蓝款“景德镇制”。
1975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位于景德镇东郊)为毛主席特制生活用瓷,取名“7501”工程,即1975年,江西省下达的第一号文件。当时的陶瓷所调集了景德镇最著名的设计师和艺术美术大师,以及各个工序的高级技师来设计研究“7501”,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等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刘平、汪桂英、洪国忠、徐亚风、程光远、余明财等四十多位陶瓷专家参与了“7501”工程。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为制作标准。
胡建平介绍说,“7501”是根据主席的爱好、生活习惯设计制作的,最后选定的方案是:高白釉。碗以正德器为蓝本,盘类采用了和合器。纹饰采用釉上彩和釉下彩,“水点桃花”、“翠竹红梅”、“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7501”包括釉下红梅专用瓷五组合为一套,计92头,其中一组47头餐具、一组13头餐具附件、一组13头书房用具、一组13头茶具、一组6头观赏器。从1975年5月25日至8月31日,景德镇陶研所共烧制22窑,入窑共一万四千多件,经1400度高温,实际成品4200余件,平均合格率近30%,从中精选出千余件“7501”专用瓷于当年9月送达中南海,其余全部封存入库。
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所把留存在仓库里的“7501”拿出来当作福利分发给职工,200多名职工每人分到了十件左右。自此,这批特定的瓷器开始流传到了民间。
1996年12月,北京太平洋国际拍卖行将其征集到的80余件“7501”进行公开拍卖,总成交额达800多万元,“水点桃花”釉上彩和合器,拍到了66万元。此后,湖南省国际拍卖行又将其征集到的90余件“7501”公开拍卖,成交总额达1143万元。这时人们才发现“7501”的收藏价值。(胡云涌)
市场假货充斥买家须规避风险
专家提醒,正因为流传数量稀少,市面上的真品就可谓难得一见,买家应当前期做好功课,规避风险。据介绍,1978年景德镇国家轻工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正式奉命生产过一批陶瓷,使用了1975年制作“7501”的设计稿,并且增加了很多品种,如油盐酱醋壶钵、胡椒粉瓶、装香烟缸、烟灰缸、笔筒、牙签通、酒壶、果盘、痰盂等等,一套过百件。参与这次制作的并非原班人马,所用的原材料与1975年的也有相当的差别,产品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社会上流通的所谓“7501”真品,有可能是1978年那批产品。买家若想收藏“7501”,要从器形、釉面、纹饰和胎质等四个方面进行鉴别,掌握各类器物的特征和规格,此时期的真品釉白、釉透,均为流水作业,分工较细,而且这批瓷器全部采用的是抚州临川高岭土,全属手工制成,高温烧制,具有胎薄质细、半透明、敲击声悦耳等一系列特点。(记者姜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