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东为何借钱买股?125位千万富豪背后
|
|
|
|
据《新京报》报道,11月6日洋河股份上市首日,股价险破百元大关。125位高管人员持股,人均持有市值超过5000万元。
但让笔者感兴趣的是这125位千万富豪背后的故事。从洋河的招股说明书里可以看出,在125位持股者中有9位是向自己的员工借钱来买公司股票的,是谁借钱给这9位高管的?借了多少?招股书中都有列示。以董事长为例,共有23位职工(其中有三位是他的亲戚)给他提供资金,共计770万元。
笔者对此有两点疑问:
一是,既然公司改制过程中发行股票,为什么只有领导能买股票而一般职工不能买?即使一般职工没有资格买公司的股票,但职工也不应该有什么义务给领导提供资金。
二是,125位持股者背后的80位提供资金者的名单为什么要详细披露?
证券监管部门似乎心理也不踏实,因此特别要求宿迁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出文保证洋河酒厂的现有股东不存在代替他人持股等问题。
笔者写该文并非为了“揭露”洋河酒厂的“违规”行为,而是为了呼吁监管层应该与时俱进,应该立即修改不合时宜的有关内部职工持股制度的规定。导致公司上市前集中清理职工持股的制度根源就在于证监会明确规定:除少数经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企业除外,上市前持股职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一律不准上市。存在工会持股、持股会以及个人代持等现象的公司也一律不准上市,除非上市前予以彻底清理。
在中国大肆清理职工持股的同时,美国却在大张旗鼓搞职工持股。破产后的通用汽车职工在几乎没有支付代价的情况下就获得了新通用17.5%股份,而遭受巨大损失的老通用债权人仅获得了10%的股份;欧宝汽车的职工也同样获得了新公司10%的股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职工持股就作为“人民资本主义”的核心内容在美国广泛推广,到上世纪末已经有3000万产业工人持有了本公司股份,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之一。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现实中的中国资本市场却为普通职工持股设置了太多的门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