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邮品的数量在不同的系列中没有可比性。如小型张与不版张就没有可比性,邮票与邮资片也没有可比性,缩普虽然只有2万的量,但与发行量多达60万的JP邮资片就没有可比性,你很难说是2万的缩普有投资价值还是60万的JP邮资片更有投资价值。量的概念只有在同一系列、甚至同一题材或相似题材邮品的比较中才有意义。
如说不可比性,那么邮品间都不可比才更客观,但,现实是都愿去找同类与相似予以比较。如"比翼双飞","心比天高","貌似番安","情同手足","上比古人","华砣再世","苍海一粟","多如牛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雷锋",一切世俗无不仿效比之喻之,更有甚者,比富,比车,比星,比月亮,军备竟赛,选美选秀.....无奇不有,五花八门。
社会就是在五花八门的攀比竞争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更何况邮品呢?如硬更说不可比,那一定会违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著名论断,"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站在同一条河当中"!因为任何邮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图案,数量,纸张,时间等,几乎无法有一样相同,所以,一切都不可比,甚至刚才的你都不是现在的你了,还比什么呢?
其实生灵(含人类)在一切社会活动,生产,生活当中,都会无形的遵循一条规律处亊为人,这就印象和经验,而这印象和经验恰恰就是"比与较"的简一过程。邮票与邮资片,同有邮资图,初期同都是为寄信而用,现已功能细化作用不同,但是,形象的说,它们都有一个父母和大名,这就是邮政发行的邮资票品(凭证),恰如一男一女,或似龙生九子等一样,都为"孩子",它们有如此多的共性,仅几个零部制构造功能不同,试想,我们还会说不可比吗?甚少没无知得把邮票去比飞机大炮,地球恒星吧!
大的理论概念阐明了,再例举几个可比的理由吧
1.各种类的邮资票品做为收葴的一大类和一分子,那它一定适应物品收藏的收藏价值要素,即"物以稀为贵",它的核心就是"稀",稀就是少。
2.邮票与邮资片,谁轻熟重?客观的讲,谁都有生存权和内在价值,和谐世界贵贱不分才合理,但,现实是,男女有别,人有贫富不均,歧视,不平等也太多,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价值取向的不同和认知度不够而造成的,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认知度不够",因历史原因,原先票多片少,所以,产生珍邮也不多,所谓量大次品多,日久铁杵磨成针是也(消耗出珍品)。所以,"片"的公众知名度不高,并导至"认知度不够",再使价值背离。更为现实的是,西方国家却早以视"物以稀为贵"圣经,根本无邮票与邮资片等歧视,不平现象,相反,片普遍价高于票(珍邮除外),唯量是从。
3.邮展更是"物以稀为贵"的一统天下,量大之邮入框上展,0分,量小之邮入框上展,加分,孤品,加最高分,除了量小,还是量小,不比量,比什么!看邮展,主看什么,看量少的珍邮呀!平常少见呀
4.还是邮展--正宗的邮展,强烈建议多去看看邮展,去吧,看了一定会让哪些标榜题材为王和美观为后的人,自惭形秽,所有世界珍邮几乎丑不忍睹,破旧不堪,工艺之简,什么国庆,回归此类题材之邮难觅其踪(政治公益非评奖除外),如量不小,"量大与狗,请莫入展"的大招牌正堂高悬呢!
题材真的不可比才客观,只提几个问题即可不攻自破
1.中国连续发行三轮生肖猴了,甚价天渊之别,可比吗?
2.二度发行香港回归邮票了,甚价天渊之别,可比吗?
3.国庆邮票发行近十次了,甚价天渊之别,可比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