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口也是“结构性”复苏
|
|
|
|
在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的形势下,市场人士对出口恢复增长充满了期待。究竟哪些行业能先踏上出口回暖之路?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对象国的美国,它的复苏路径决定了行业冷暖。
目前美国经济的初步企稳由政府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主导,复苏路径则将沿着投资向消费传递,最终实现全面回暖。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受益行业也有先后次序和转换的过程,最先受益的将是那些与投资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服装、鞋类、玩具等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可能会“慢一拍”。
美国最近一期失业率尽管低于市场预期,下降至9.4%,低于市场预期的9.6%,但是收入和消费数据依然无法让人乐观。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在经历了5月份的环比不变后,重新走入负增长;而个人收入的同比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作为滞后指标,在失业率还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收入和消费疲软也属正常。但是或许还有一种更坏的可能,就是随着美国消费模式的中期改变,一段时间内消费会持续出现的弱势。
在本世纪初,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受冲击更大的是美国的投资,总体来看美国的消费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但本轮金融危机对美国民众来说,不光是经济周期的一轮简单下降,危机中很多民众陷入财务危机窘境,相信短时间内让人难以忘记,这对其消费习惯和投资习惯都将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以往靠借钱消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5月份,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达到了6.2%,尽管6月底这一数字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处于近年来的高位。6月份,美国消费者信用也下降102.9亿美元至2.5亿美元,已经连续5个月下降。
在美国人开始试着存钱过日子后,有些依靠美国人大手大脚花钱而生存的中国企业前景就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是跟日常消费相关的那些行业。尽管从1-7月累计数据看,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相对于机电产品21%的同比降幅来说小一些,但是这些商品的同比降幅还在不断加大,而机电产品等与制造业有关的行业同比降幅已经企稳或者回升。
相对于脆弱的消费数据,美国的制造业指数已经率先显示出走稳趋势。7月份ISM制造业指数回升至48.9%,远好于预期,其中新订单指数回升到55.3%,结束了持续萎靡,出现正增长。7月开始的汽车业“以旧换新”也有望为制造业复苏添一把柴。尤其是美国新订单指数和库存指数之差已经接近十年来高点,反映了强烈的再库存化需求,这有望带动美国对中国的制造业相关产品的进口,例如机电产品等。
美国的行业复苏有先后,而相应中国的出口增长也有快慢之分,其中时间的差距可能在半年之上。把握住其中的“时间差”,对于分析行业走势和个股的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