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增长是由政策性增资引发
|
|
|
|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6%,是近六年来同期增长幅度最低的。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长8.1%,增速同比下降11.7%,增速也为近六年来最低。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低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经济刚刚企稳向好的情况下,国内居民的收入水平为何依然会保持领先于经济的高增长?——而这一关系民生数据的背后,是各界对于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再次疑问。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第一时间给出回应,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几家媒体采访。这是几个月内,这位学者型官员再次就具体统计数据如何解读接受采访。
他首先承认,金融危机的确对居民收入造成冲击,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幅都回落明显。“但我们的统计过程和结果是有支撑的,反映了客观实际。”他说。
针对民众感受和数据之间的差异,他给出了统计意义上的解释。
他指出,我国居民的收入中工资占很大比重,而工资增长的刚性和工资发放的滞后性,造成了工资增长并不像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处于工资低端的岗位和企业减少,而处于工资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变化较小,也是造成平均工资数据仍然上升的一个原因。另外,四万亿投资计划在拉动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岗位,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免税费、增加社会保障的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才有了今天的收入增长。
而具体拉动收入统计数据的,主要是上半年补发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提高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但他承认,在现行的统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统计局正在就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做进一步的严格部署。“公众舆论监督将成为统计工作不断前进的最大动力。”
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增长是由政策性增资引发
《21世纪》:上半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了9.8%,尽管是近六年的最低增幅,但是大家还是感觉收入没有上升这么多,能否解释一下收入增长主要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马建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是两块拉动,即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半年这两块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394元,增长11.1%,由于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占总收入的66.1%,拉动总收入增长了7.4个百分点。另外城镇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2272元,增长16%,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5%,拉动总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
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由政策性增资引发的。
首先,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补发”的有关规定,各地一般从2008年底或2009年初落实该政策,这项政策带动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其次,2007年开始实施的规范津补贴的工资改革,各地落实政策时间不一,特别是各地市、县(区)一级真正落实到位一般是在2008年下半年或者2009年上半年。
而转移性收入的较快增长,则主要与中央今年1月1日提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规定、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加大、部分地区调高了社会保障标准等有关。
相比这两块的快速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却增长缓慢,仅增长3.9%,为778元。
《21世纪》:那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1%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马建堂:首先是工资性收入增加74元,达到人均954元,增长8.4%,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6.2%,拉动收入增长2.9个百分点。这部分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央及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投资力度,拉动了外出务工形势的逐步好转。
其次,家庭经营收入人均1512元,增加79元,增长5.5%,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4%,拉动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还有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189元,增长31.4%,拉动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大。还有0.3个百分点来自财产性现金收入的增加。
《21世纪》: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速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所以质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实际不符,这个您怎么看?
马建堂:这个不能简单比较的。
一是,2008年3月起个税起征点提高;二是,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转移性收入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四是,一些低收入居民即使收入大幅增加,仍在起征点之下。
上述因素虽然减少了或不增加国家个税收入,但却恰恰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这也是中央为应对金融危机、让利于民,加大保民生力度的体现。因此,简单地用个人所得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进行比较是不科学的。
另外一组你可以参照的数据是,与居民存款数据相比较。截至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36万亿元,比2008年底增长了14.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2%。这与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数据就相匹配了。
这些分析表明,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是有支撑的,反映了客观实际。
数据“出炉”过程详解
《21世纪》:今年上半年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据出来后,社会对这个数据很关注,有的人觉得与自身感受不太吻合,能否先介绍一下这些数据的抽样过程?
马建堂: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数据的汇总是超级汇总方式。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统计,是在全国随机抽选了479个市(县),65000户城镇居民记账户。记账户的确定采用的是两相抽样法,即先进行扩大10倍的大样本调查,获得调查户的基本资料;然后利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资料再进行抽样,随机等距抽选出小样本,作为记账户。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样本调查,每年轮换三分之一的记账户。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统计,是在确保样本量对全国及省一级有代表性的前提下,即在95%的概率把握程度下将核心指标的相对误差控制在3%以内,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抽选调查户样本。在全国共抽取了6.8万个样本农户,样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857个县中(占全国县市数量的三分之一强),覆盖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住户。
《21世纪》:样本被确定后,如何采集的呢?
马建堂:以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来说,记账户被抽中后,要按日逐笔记录收支,调查员每月下旬上门收取账本,并负责审核、编码和录入,督导员核实调查数据,发现错误予以纠正,市、县调查队审核无误后上报省级调查总队,再由省级调查总队进一步审核后报国家统计局进行超级汇总,得出居民收支数据。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调查过程也类似。
《21世纪》: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采集方法也与之相同吗?
马建堂:不一样。平均工资是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同期职工平均人数得出的。
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是指单位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根据国际惯例,上述六项包括了单位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应交纳的社会保险金和个人收入所得税。
工资统计的范围包括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但目前还不包括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工资统计数据的生产过程是由各级统计局按照季度、年度等时间要求,向全国约160万家城镇单位布置统计报表,各单位填写后报县级统计局,然后逐级汇总上报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负责对省级数据的审核、汇总、评估并发布全国数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