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价土地”背后是制度悖论
|
|
|
|
《经济半小时》18日播出了一期节目,话题聚焦在最近火爆的土地市场上。节目通过人物访谈和实地暗访,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如地价飙升、房价快速上涨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节目中,受采访的房地产经理人如潘石屹、易小迪、张宝全等都表现出对当前土地市场的不满,并且认为当前土地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正在偏离正常的轨道。
最近在市场上踊跃拿地、不断创造“地王纪录”的房地产公司,要么具有央企背景,要么具有上市公司身份。这些企业拿地的资金具有一个类似的特点:成本低。央企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上轻易击败民营公司,上市公司由于拥有资本市场的融资途径,资金实力也不可小觑。然而,从非上市房地产公司今典地产老总张宝全的角度看,这些地产大鳄拿地并非把土地当作简单的生产资料,而是作为进行资本运作的工具和平台。这些企业之所以不计代价去夺得土地,是因为花费虽多,但在资本市场上却可以拥“地”自重,以此推高自身股价,从而在以后的再融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融资额。
这在更深层面上揭示了当前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疯狂拿地背后的动因。当然,上市公司通过购买土地进行资本运作无可厚非,只要是法律允许的事情,大家都可以这样去做,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用土地进行资本运作并不是也并不应该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
在现有经济体制下,我们无法去阻止上市公司拿地,更不可能禁止上市公司进行高层级的资本运营。即便没有上市公司的参与,非上市公司的央企也会加入到这个市场中,只要有利益存在,土地的炒作和争抢就还会不断上演。
笔者以为,应该深刻剖析的是,产生这个机制的土壤是什么?我们注意到,其实是土地出让制度造成了当前土地市场价格不断高涨的局面。资本运作只是另一个噱头,没有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这个“土壤”,何来上市公司对土地的贪婪和争夺?更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恶性循环了。可见制度悖论依然是横亘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进行制度创新来解决高地价、高房价与产业稳定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们所必须要解决的紧迫课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