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发改委紧急调查地方中央投资项目的进度,并下文要求地方保障前三批中央投资项目100%开工、资金配套100%到位后,一个《关于请提供四批中央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紧急通知》又于近期紧急下发。
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上述通知主要是要求地方填写前几批中央投资的进度情况,不过第四批中央资金因为还没有下发,所以暂时空白,“这只是了解进展情况,不过也说明新的投资项目马上要下发了。”他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鉴于中央投资项目存在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的实际情况,新的中央投资结构或将进行调整。
国家发改委在下发第二批中央投资1300亿元的计划时,有关廉租房、卫生和教育(含学校和医院建设)的投资比重,分别达到29%、17%,分别比第一批中央投资的1000亿元中的10%、13%比重有所提高。
进入7月份,第四批中央投资计划将下发,有观点建议继续调整投资结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呼吁政府把投资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实行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
他的理由是,如果不作上述调整,有可能最终消费需求跟不上,民间投资也跟不上。
调研显示经济整体企稳
2009年过半,经济出现了回暖企稳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6月份在各地进行了调研,其中,6月22日他在哈尔滨召开了包括东北三省、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区在内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
马建堂在座谈会上指出,目前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出现积极变化,经济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总体上开始企稳回升,但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进出口仍是负增长,表明外需不足;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近期完成的一项调查,当地100多家样本企业未来两年对经济好转“很有信心”和“有信心”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的28.3%、71.7%。
哈尔滨市统计局工业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哈尔滨的企业以内需为主的仍经营良好,但是与外需相关的受影响很大,比如一些南方塑料企业产品主要是出口为主,目前仍不景气,哈尔滨的上游原料企业也受到拖累。“经济整体是在回升的,但是回升仍不可能太快。”
哈尔滨市的工业企业今年前5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逐月增长,整体上升的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一份报告显示,根据4、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7.3%、8.9%)的测算,二季度全国经济增长同比有望达到8%。
新中央投资结构或有调整
目前的回暖经济态势是否能持续下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测算认为,下一轮经济的扩张可能需要7-8年,而收缩则只有1-2年,因此经济平起陡落,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周期的一个最大特点。
而要想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关键还在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这方面可以通过继续减税,增加转移支付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和完善教育制度的方法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张连城说。
据了解,目前国家投资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仍庞大,同时对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支出仍不够。
安徽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夏兴萍等人,于6月17日-20日先后到合肥、芜湖、马鞍山、巢湖、宣城等市进行了调研,她发现中央涉及一些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相对有保证,但是一些涉及民生的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的资金很缺乏。
比如廉租房建设,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对每平方米补贴200-300元,但是地方还需要补贴1000多元/平方米。这些廉租房项目在合肥等地的财政相对充裕地区资金能落到,但是在财力不足的地市则陷于停顿。“这样的结果是要么只能减少廉租房的数量,要么中央和省再多拿一点钱,否则一些地方的廉租房资金是个问题。”夏兴萍说。
根据审计署等调查,一些地方因为财力的原因,使得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最少的只有48%。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考虑到上述问题,已经对中央投资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比如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中,廉租住房等建设从原来的2800亿元增加到4000亿,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从原来的400亿追加到1500亿。将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从原来的1.8万亿下调到1.5万亿。为此,第二、第三次中央投资计划各个类别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
但是,投资结构调整的力度可能还要加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建议,少上基础设施和环评不合格的工业投资项目,多上于民有利的项目,“扩大财政支出,应该将大部分用于民生工程,增进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福利,这对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结构也有重要意义。”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