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个邮政支局,相当于县级局了吧。里面有个集邮窗口,看了会让你觉得集邮的概念全变了。窗口大约6个平方,迎面靠墙,立着3个玻璃柜,里面各分为4格,每格5件集邮品,一共60件。没有一本邮票年册,全是过度包装的礼品化的东西。有一个盒子,盒面上写着:“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看来这是邮总跟形势的公关礼品,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邮品。然后看柜台上,数数约40件邮品,全是各种封之类,但没有正规的邮资封,全是些两级三级开发的封。集邮,集邮,已不是集邮票,而是集邮票的衍生品了。这比我以前看到的集邮门市部差远了。或许有些人会说,好,说明邮政没有货了,要到二级市场抢货了。
但是且慢,看看集邮总公司的自我简介吧。在今天的《中国集邮信信息网》上,有一则其常规业务的介绍。
“中国邮政每年发行三十套左右纪特邮票,配合每一套新邮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都将发行首日封、邮折、极限片等传统集邮品,以满足传统集邮爱好者的需求。五十多年来,服务了数百万的集邮者。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赋予了传统集邮产品新的生命。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使我们能够为集邮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产品已从1994年的20余个品种,发展到了目前的每年发行6大类、20余个系列、700余个品种。”
算算品种,比94年翻了35倍。邮政的发展真是够惊人的了。它是在邮票外面翻花样赚钱。如果你想想,97年时邮政能把一个金泊回归张的壳,卖到比邮价50元还高的70元钱,那现在不能故伎重演吗?把纸翻着花样卖,邮总以后更不难了。
邮总的赚钱门道多得很。除了上述常规业务,简介中还有:定向开发业务,个性化邮品业务,集邮礼品业务,年册业务,进出口业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邮总已经不是靠卖邮票赚钱,而是靠卖邮票衍生品赚钱了。随着新邮的发行,这些新的衍生品会不断的开发出来。邮总邮品不愁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