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崔吕萍) 财政部和银监会的最新态度表明,在信贷规模空前放大、房地产等多个产业项目资本准备金比例下调的大背景下,管理层正在为控制信贷风险而要求银行“慎贷”。
财政部和银监会昨日联合印发《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和风险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一步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的同时,通过摸底信贷质量、警惕并购贷款风险、及时足额提取拨备等手段降低自身风险。
对信贷质量的忧虑由来已久。尽管4月份信贷增速有所减缓,但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贷款规模已达到5.17万亿元,超过全年5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目标。但与此同时,大多数信贷额度被商业银行集中贷给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对贷后资金监测存在困难,因此银行无法保证贷款是否流向项目,无法保证贷款是否被企业用来填补财务黑洞,甚至无法确认贷款是否存在“空转”的情况。
《意见》要求在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有关规定认真分析和评估并购贷款风险,避免因企业盲目扩张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同时,要审慎开展并购,防范境外投资风险;加强委托代理业务管理,努力降低表外风险;着力加强成本控制,避免费用刚性增长;加强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提高战略决策能力;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维护出资人权益。
据记者了解,这也是监管层自去年底以来,首次用“审慎”一词警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并购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年底银监会就发文,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今年1月初,银监会再次发文表示,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但是由于并购贷款项目面向大型国企央企,项目规模非常大,需要比较长的审核及操作时间,因此此项业务尚未全面开闸。
对于两部委上述要求,很多市场人士认为,这应验了央行行长周小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延续,但是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一些微调”的说法。
公开资料显示,周小川5月中旬曾表示,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货币政策可以进行动态微调。自去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5次降息,放松银根以保证经济增长。今年前4个月,银行业的新增贷款已超过全年5万亿元的目标。周小川表示,4月份央行在信贷政策方面没有任何的调整,4月份新增贷款5918亿元,出现环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3月底突击放贷占用了4月份的额度。
而坊间却流传着货币政策“外松内紧”的说法,据相关人士称,由于基础货币量呈下降态势,而商业银行向央行提交的存款准备金始终未降,因此政策工具告诉人们货币政策是从紧的,上述两部委对信贷资产质量以及及时足额提取拨备等要求,很可能是“内紧”的体现。
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共鸣。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认为,令监管层做出政策微调的原因是前期政策力度过猛,资产质量亟待提高。他同时认为,上述调整将使流动性速度放慢,短期内可能将影响股指的走势,但仅仅是为股市增添一份理性,不会打击市场信心。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认为,虽然4月份的信贷没有像一季度那样在万亿以上,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依然保持在25%以上,也就是说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依然存在,没有发生改变,此次调整源于前期一些银行在贷款中存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情况,现在必须防止疏漏,杜绝隐患,同时也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