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痕都斯坦白玉笔,整体以和田玉制成,笔杆为白玉质,雕刻为竹节形;笔杆的头和挂头采用碧玉,用错金工艺嵌出植物茎叶,并镶嵌一周红宝石,典雅华贵。这支玉笔是清宫廷造办处仿制的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器作品,是域外制玉工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代表作品。
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伊斯兰玉器。清代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的和田玉、叶尔羌角闪石玉。有一种说法,“痕都斯坦”这个地名是乾隆亲自核定的。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从造型上看,一般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从它的纹饰上来讲,痕都斯坦玉器多为植物花叶,如西番莲图案和良苕花图案。痕都斯坦玉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多采用镶嵌工艺,如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用异色宝石嵌现动物眼睛等。
痕都斯坦玉器在乾隆年间进入宫廷,作品多见于清中期,当时不仅大量引进,还在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因此,目前我们所见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系宫内工匠仿制,称“西番作”。乾隆时期,这些“西番作”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传统工艺的方法,更加完美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雕琢风格,历史上将这一类珍品玉器,也都归为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玉器由于耗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在乾隆晚期下旨停止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