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千墨宝 居高不下
|
|
|
|
今年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诞辰110周年纪念,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一直备受追捧。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张大千的作品就已经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那么,从海外市场到内地市场,张大千作品的市场行情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呢?
海外市场受捧
张大千作品进入市场比较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形成自己作品的价格体系。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了他第一次画展,展出的100余件作品在开展几天全部售出,当时其每幅作品的定价为20块大洋。此后他在报纸上刊登了画作的润格,从此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的道路。 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移居香港,并先后旅居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其独特的画风吸引了许多海外藏家的眼球,这为其作品初步建立了国际性销售渠道。到上世纪60年代,张大千作品在国际上拥有了自己一定的收藏群体,在海外屡创佳绩:1963年,巨幅《荷花》以6万美元被美国著名刊物《读者文摘》购藏,创下当时国画的最高价;1965年,六幅泼墨荷花通景屏被美国藏家以14万美元购得,再创中国画最高价。但此时张大千的书画在国内的价位相对比较低,主要是国内书画市场发展缓慢所致。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大千书画市场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开拓性的发展。1987年,其作品《泼墨桃源图》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170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价;1989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泼彩荷花》(镜心)更是以398.65万元的价格再创佳绩。在内地,随着拍卖市场开始发展,张大千的作品也频频亮相于内地的拍卖会中。例如199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推出的张大千《石梁飞瀑》就以209万元的高价成交,在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黄山写生》(册页)以104.5万元成交。但是张大千作品的收藏群体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台湾,所以张大千作品突破性的高价创出还主要集中在香港市场。2002年张大千创作于1975年的巨幅屏风《泼彩朱荷》在香港苏富比以2143.32万元创下其书画作品的最高价。
内地显现涨势
2003年以后,内地书画拍卖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而在这一波由近现代书画引领的市场行情升温的过程中,张大千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拍卖会的“世纪开篇——风云变幻的南北画坛”专题中数件张大千的作品都全部拍出。2003年的秋季拍卖会嘉德推出的“集珍——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中国书画”专场中,张大千的作品《钟馗》以57.2万元成交。 2005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的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张大千1947年创作的《雅宜山斋图》以737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件作品也是中国嘉德迄今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件张大千的作品。同年,中贸圣佳和北京保利推出的《湖山清夏图》和《竹溪六逸图》也分别拍得880万元和660万元的高价。 从张大千2003年至2008年作品成交金额来看,其作品成交金额在2005年秋季高达3.2亿元,达到了近期行情的“高点”。2006年,中国近现代书画行情整体调整,张大千作品的成交额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成交金额仍高于2003年其市场行情启动时的水平。这一年张大千作品创出的高价较少。 2007年,张大千作品行情再次上扬,中国嘉德在2007年春拍推出的“静观居藏傅抱石、张大千精品”专场拍卖,5件张大千的作品悉数成交,其中张大千1980年创作的《乔木芳晖》更是以347.2万元的高价成交。此件作品堪称其泼彩精品,采取顶天立地的构图法,而且采用泼彩法渲染,颇合现代审美情趣,能够拍出高价也在意料之中。 纵观张大千历年作品成交价,其作品行情基本比较稳定,尤其是进入2003年以后,平均每个成交季的成交额均在亿元以上,2008年秋季拍卖其作品成交额也达到了1.85亿元。事实上
,近年来除了在港台市场中张大千的作品高企和藏家群体稳定之外,在内地拍卖市场中其作品的藏家群体也有扩展之势,张大千高价位拍品的数量也不输港台市场,这无疑更夯实了张大千作品的市场基础。此外,从历年拍出的张大千作品高价前10位可以看出,高价多集中在张大千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作品,而张大千真正的晚年泼墨泼彩作品出现在内地拍卖市场中仍然数量有限,所以今后如有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精品在内地拍卖市场上出现,其价格必将还有一波涨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