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表报告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今年世界经济将出现60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美国经济今年将下降2.6%,欧元区下降3.2%,日本则会下降5.8%。而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1.5%至2.5%的增长。对于中国而言,尽管出口严重受阻,内需放缓,但世界银行仍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实现6.5%的增长。
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曾不止一次地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希望像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各国、各家企业、世界人民照亮了方向,永不熄灭。”
总理的信心并非只是鼓劲的口号。世界银行4月份发布了题为《奋战全球经济衰退》的最新《东亚经济半年报》,报告指出,很大程度上在巨额经济刺激方案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有望于2010年全面复苏,为世界带来希望。
近期一些主要的经济统计数据也为温总理的信心提供了支撑。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从1月份触底之后,2、3月份开始出现明显的回暖和复苏迹象。进出口方面,3月份出口增长较头两个月回升了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则回升了近10个百分点,可以说,基本止住了外贸急剧下滑的势头;消费方面,出乎很多人意料,商品房和汽车的销售都出现了明显的加速,这为下滑威胁下的中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很明显,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果断的保增长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效力。金融方面,截至3月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4%,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5万亿,直逼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水准。力度相当大。财政方面,在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先后公布的配套投资计划总额年初就已高达18万亿元。此外,为提振需求、加大投资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趋势,国务院近期审议通过包括汽车、钢铁、船舶、纺织、装备制造、石化、轻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物流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另外,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得出口下滑的颓势得以止住,特别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有了大幅的回升。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支撑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除了短期果断的政策救市,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的潜力与实力,这是支持复苏的更长远的动力。
尽管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但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城市化的进程依然处于一个迅猛的增长周期之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并没有被逆转。另外,尽管此次中央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很大,尤其是贷款增加数额惊人,但由于我们有了连续多年超过20%的财政收入增长,使得我们完全有能力承担这样的支出。还有,中国在过去五年之中,银行的信贷水平已经下降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而且,不良贷款率也由1998年的40%下降为目前的5%,信贷方面的承受力依然有一定余地。
发达国家最初的经济增长往往需要世界范围内一轮新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浪潮,而在上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之后,发达国家并未找到下一个新的科技与经济的增长点,酝酿已久的环保与新能源计划多数还局限于小规模应用,显然还没到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时候。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国的新兴市场无疑是世界走出衰退的希望。
无论是从各种资源的利用,还是社会制度的改革,中国都具有巨大的改进余地。这正是温总理所说的:只要不懈努力,在战胜危机的同时,一定能使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在改善本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