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邮展助推洛阳集邮文化升温(邮展效应)
|
|
|
|
一枚小邮票,是一段历史的碎片;一枚小的邮票,是一张国家或城市“名片”;一枚小邮票,于方寸之间包罗世事万象。
2009世界邮展尘埃落定。但是,在公园,在邮政网点,在公交车上,“邮票”及“邮展”仍然是相识不相识的洛阳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大家兴奋地回忆着在家门口举办的这场集邮盛事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孩童,对集邮的爱好空前高涨。
在中国2009世界邮展的大力助推下,洛阳市市民集邮热情空前高涨,推动集邮文化快速“升温”。
以集邮活动为推手 群众集邮热情空前高涨
据市邮政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已建立集邮协会300多个,有效会员近3万人,集邮爱好者达上百万人。这与在世界邮展期间筹办、组织的各种类型集邮活动紧密相关。
市邮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从2007年起,在邮展申办成功到筹办期间,集邮协会作为集邮者自发的群众组织,随着集邮文化的普及,逐步由邮政部门向社会各行各业拓展。机关、厂矿、部队、学校等纷纷成立集邮组织,会员数万人。偃师市2008年陆续在各局委机关、学校成立了48个基层集邮协会,吸收集邮协会会员5000余人,在顾县镇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乡镇集邮协会”。其他县区的集邮协会遍及城乡。四十二中、唐宫西路小学、东方三小、偃师市市直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纷纷结合自己学校情况,举办集邮展览、开设集邮讲座、成立集邮协会。
除此之外,少年邮局作为少年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基地,日益受到学校师生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欢迎。2008年11月,洛宁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少年邮局,紧接着,宜阳、洛龙、偃师等各县区少年邮局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广大优秀少年走进社会、走进邮局,成为小邮政工作人员。他们通过销售邮票、收寄信件、加盖邮戳等了解邮票、了解邮政,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各种丰富多彩的集邮活动的举办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队伍的行列之中。集邮文化进广场、进军营、进社区、进院校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据统计,全市范围内共举办各种类型的集邮讲座近600场次,听众达20余万人;举办了各种规模的集邮展览近千次,参观人员达30余万人次。
多种形式的集邮文化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使洛阳市广大群众的集邮热情空前高涨,除了中老年老邮谜和一些早年开始集邮因种种原因中断又被世界邮展“激活”的邮谜外,集邮群体向年轻化趋势发展,一些年轻人纷纷加入集邮的行列,到邮局买邮票,做邮集,或交流,或珍藏,或投资。
“邮票反映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知识,不仅能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可以增加涵养,广交朋友。”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沈潮是有着50多年集邮经历的资深老邮谜。自小在父辈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筹建了洛阳市老城区集邮协会。他制作的邮集有十几部,先后参加了省、市邮展并多次获奖。邮集《城市公共交通》,在2006年全国邮展中获得了银奖。邮展期间,他自发组织了10名老集邮专家义务为邮展布展,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不要任何报酬。他说,他们只想为世界邮展的成功举办尽绵薄之力。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集邮行列中来,为发扬集邮文化作出贡献。
邮市火爆 集邮文化快速“升温”
“小小邮票,包罗万象,可谓小型百科全书。集邮不但可以怡情,增加知识,不仅在交流中获得快乐,还能因藏品升值获得经济利益。”接受采访时,集邮爱好者谢志强说,他是下岗职工,1998年,在朋友影响下他爱上了集邮,经常随朋友一起到邮票市场“淘票”,并展出、销售自己的集邮成果,这几年,他颇有收获。
谢先生说,在世界邮展现场,《千姿牡丹》、《河洛文明·华夏之光》等在邮展期间发行的各类邮票、邮品成了“抢手货”,邮市火爆了,邮商们笑得合不拢嘴。世界邮展给目前相对低迷的邮市打了一针强心剂,对整个集邮市场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世界邮展在洛阳的成功举办,集邮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邮谜的激情被空前点燃,我市集邮文化将掀起新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邮票,感受集邮文化!
在接受采访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王新中说,从文化传承意义上看,集邮是融收集、整理、鉴赏、研究邮票为一体的一项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成为人们之间增加交往、增进友谊的纽带。2009世界邮展期间各种创意性的大型活动,使更多的洛阳人参与到这项世界性活动中来,了解、学习、传承集邮文化。这次世界邮展,不仅极大提升了集邮文化的内涵,还将进一步带动着古都的集邮文化向前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