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90%;加上去年以来的5次降息,“削掉”了20%的银行利差,做大信贷规模似乎成为商业银行保利润的不二之选。但是,市场上基于信贷大量投放将引发通胀、银行坏账增加、产能过剩等风险上升的担忧和质疑之声也渐渐多起来。
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比选择工具更难的是选择时点。信贷政策到了需要变化的临界点吗?
管理层并不这样认为。一周以来,央行和银监会纷纷表态:“坚决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信贷政策没有改变”等。
延续当前的信贷政策,首先是基于“保八”的大目标不动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8%的经济增速是为了保证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稳定。在这样一个既定大目标下,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基调就没有选择,风险也可以在短期内被“容忍”。毕竟,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经济增长可以“消化”一些风险,而经济衰退却能催生很多新的风险。
我国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其中,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排在物价稳定之前。因此,在“保八”目标的实现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纵然面临多种风险,货币政策也不可能转向“从紧”。
那么,8%的经济增速究竟需要多大规模的信贷支持呢?
由于信贷政策的逆周期性,经济形势越困难,政策力度理论上应该越大。如果今年剩余三个季度新增信贷保持与去年相同力度,即同比零增长,则今年新增信贷将达8.16万亿元。一些机构也粗略估算,根据10年来名义GDP年率/贷款余额的经验数据,也就是说,信贷保持10年来对于经济增长的一贯贡献能力,保持8%的经济增速将需要新增信贷6.66万亿元至8.71万亿元。因此,2009年新增信贷规模势必超常规增长。
其次,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走势出现“U”、“W”或“L”形都有可能。货币政策如果在此时贸然“减力”将是危险的,此前的政策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更大的危机也许会袭来。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为6.1%,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为4.3、2.0、-0.2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转为负,成为“保八”的最大难点。我国净出口的下降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缩的影响。但是,即使美国今年底就从经济危机中复苏,在今后两三年内,以信用扩张为基础的消费也难以恢复到从前的状态。相应地,我国的净出口也难以恢复到以前的3个百分点左右的贡献率。这就意味着,消费与投资,尤其是消费必须承担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任。而信贷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刺激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因而保持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仍然必要。
再次,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危机的影响和持续时间不可低估。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多数是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领先指标上出现好转迹象;而反映当前经济状况的指标,如新屋开工、失业率、工业产出等指标均继续低迷。如果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程度超出预期,不排除未来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持续为负的现象。届时“保八”任务将异常艰巨,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必要大幅度加码。
当然,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政策一成不变。一方面,单季新增贷款超过4万亿元显然不可能一直持续;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可以在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出口增长、改善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等方面做出改进。而像医疗改革、电价改革等重在促民生、调结构的相关政策也应该同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