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去库存化”引发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滑阶段基本结束,虽然现在还不能确认一季度就是我国经济调整的底部,但至少可以认为离见底为时不远了。
经济筑底后存在稳定回升和在底部震荡运行的两种可能性,从我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看,短期内形成稳定回升、快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去库存化”只是经济调整的初期,从二季度开始,我国“去产能化”过程就将展开。这一轮消化过剩产能的任务具有“沉重”和“复杂”两个特点。
今年以来,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减速幅度逐月收小,部分经济指标出现了趋稳转暖迹象,宏观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是,外部环境继续恶化导致出口需求急剧下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还在进一步扩散和加深,经济运行仍未形成稳定回升趋势。
一、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经济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一季度,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4.8%,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高达104.7%,增幅提高76.4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建设国债和地方建设债券发行加快,为国债建设项目资本金到位和及时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政府投资带动下,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扣除投资品价格因素,实际增速由上年一季度不足15%提高到今年一季度30%左右,增速成倍提高。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2659亿元,同比增长8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扩大了投资品生产行业需求,可以以内需弥补外需,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了重工业恢复生产。
在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信贷规模限制、灵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加强窗口指导等政策的引导下,从去年11月份起,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连续4个月加速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8%,增幅比上年末高11.0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6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投资增长和企业贷款融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社会资金面由紧趋松,银行体系资金十分宽松,企业融资环境结构性好转,证券市场逐级反弹,商品房市场成交量小幅回升,货币活跃程度提高,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17.04%,增幅比上年末高7.9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24.4%。我国货币信贷环境正朝着适度宽松方向发展。根据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货币政策效果滞后期,货币供应量(M1、M2)和信贷规模增速连续3个月稳定回升并保持扩张态势,工业生产有望在10个月后出现稳定回升态势。
从一季度经济表现看,我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正在得到很好的落实,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信心有所回升,特别是3月份的工业生产、物流运输明显好于前两月,经济好转的迹象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