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史上比黄金还贵的纸
|
|
|
|
|
南京史上
比黄金还贵的纸
◎南京历史上为何与名贵宣纸有深远渊源
◎澄心堂纸果真是南唐后主李煜亲手所制?
◎如今的科技能仿制这种一张值百金的绝世宣纸吗
南唐后主李煜
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在南唐时被誉为文房四宝中的上品,而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宝,跟南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是一种什么纸?它和南京有什么渊源?澄心堂纸现如今还存在吗?一张澄心堂纸究竟有多贵?
澄心堂纸是种什么纸
澄心堂纸是南唐时期所生产的一种名贵宣纸。关于宣纸,很多人都清楚它的身世——它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宣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但是,相当多的人还都存有一个误解,即认为中国传统的纸就是宣纸。
而泾县中国宣纸协会的吴世新副主任告诉记者,我国宣纸出现的最早时间是在唐代,而中国的造纸术出现在东汉,一般认为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不过考古发现在西汉也已经出现了纸。这些纸是否就是宣纸?吴世新说这是不同的概念,宣纸只是中国古代纸中的一个种类。在古代,除了宣纸,还有很多种纸,一般有以人名命名的纸,比如蔡伦发明的那种纸叫“蔡伦纸”,后来还有东莱人左伯发明的“左伯纸”等;还有以纸的主要原料命名的,比如棉纸、麻纸等;还有以地名命名的纸,比如宣纸。
宣纸和其他纸不同的地方在于,宣纸是用安徽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关于宣纸的由来,还有个民间传说,说是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他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他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
宣纸洁白光滑,是用于书法绘画最好的纸,在当时是上乘纸,因此被历代文人所爱,名声也就大了,人们对它的关注也就自然多了。宣纸出现后,后人也一直努力钻研,希望宣纸技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于是澄心堂纸就应运而生。
南唐后主李煜为何独钟澄心堂纸
但是,澄心堂纸究竟是如何来的,它又和南京有什么关系呢?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澄心堂纸和定都南京的南唐后主李煜有着密切的关系,澄心堂纸的命名也由他而来。
陈济民告诉记者,南唐之前,一种名叫蜀笺的纸非常有名。蜀笺据说是西蜀当地按蔡伦古法制作的,因为当地水质精纯,所产的纸也好。但李煜嫌蜀笺不能长期保存,就让今天徽州地区、宣州地区两地的纸工按照他的心意,造出了一种细薄光滑又坚韧的澄心堂纸。纸造好后,李煜非常喜欢,还专门把他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开辟出来贮藏它,澄心堂纸名号由此而来。李煜将澄心堂纸视为御纸,专供宫廷使用,而他本人对澄心堂纸的喜爱甚至到了“非澄心堂纸不书”的地步。
但是,史料中关于这种皇帝御制纸的记载也非常少,只是在后人的一些诗词歌赋中才有所涉及。因此,澄心堂纸究竟是在哪里制造的,是安徽还是南京,一直说法不一。
澄心堂纸是南京何处所造
陈济民认为澄心堂纸应是在南京所造,并且他还把澄心堂纸作为南京本土物产,收录进其撰写的《金陵掌故》一书中。
陈济民说,在清朝编撰的《江南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唐主好蜀纸,得蜀工,使行境内,惟六合之水与蜀同,遂于扬州(六合当时属于扬州)置务。”在当时南京的六合县曾设立纸务,而在今浮桥南一带设有纸房,并且,李煜曾经在南唐皇宫的“澄心堂”中,亲自和纸工一起加工“澄心堂纸”。据有关文献记载,李煜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云集京城,开设纸坊。后来,他干脆将澄心堂大殿腾出来造纸。每天,他都要到殿内观赏造纸过程。有时他索性脱掉皇袍,穿上纸工的衣服,同他们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纸,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以求改进,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的琢磨,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成了宣纸中的珍品。李煜除了自己享用澄心堂纸,偶尔也恩赐给有功的大臣,以示奖赏。由此可知,澄心堂纸由南京制造是如假包换的。
但安徽地方志却认为,澄心堂纸是安徽特产,因为在制作澄心堂纸时需要用到一种草,叫龙须草,这种草是制造澄心堂纸的主要原料,但它是安徽的特产,生长在安徽绩溪县的龙须山风景区,《徽州府志》上就有记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后者长达50尺为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两地的地方志各执一词,澄心堂纸的产地之谜更加扑朔迷离。那么,纸张专家能否揭开这个谜团呢?
原来澄心堂是半成品加工车间
泾县中国宣纸协会的吴世新副主任告诉记者,澄心堂纸应该是在南京生产的,是李煜在南京宫廷内所加工制造的。
吴世新告诉记者,澄心堂纸的初始制作原料确实可能是在安徽、四川等地制作,但在安徽制作的还只是半成品,也就是生宣,而南唐宫中所用到的是熟宣,还必须进行再加工后才得以完成。生宣和熟宣的主要区别是,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而熟宣是用矾水加工制作的,水墨不易渗透,可作工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还可以描金、描银,适宜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表现金碧辉映的艺术效果,“澄心堂纸”“薛涛笺”和“金花笺”,即是在生宣纸基础上用重矾加工制成的熟宣。所以被叫作澄心堂纸的成品,应该是在南京纸坊生产的。
吴世新还说,经过再加工的澄心堂纸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轻脆,即其特性。这种纸“薄如竹纸、韧如皮纸、色如霜雪、寿如松柏”,非常珍贵,是宫廷御用的纸张。
仿制的澄心堂纸都卖出上万一张的天价
那么,澄心堂纸究竟有多贵?有专家说,南唐灭亡后,宫中的书画纸张也都被搬到了宋朝宫中,但宋朝皇帝不喜欢用澄心堂纸,又下令研发了别的纸张,澄心堂纸被束之高阁,制作澄心堂纸的技艺也渐渐失传。但是后来,陆续有澄心堂纸从宫中流传出来,被许多文人雅士收藏。北宋文学家刘敞得到了其中的一百张,兴奋地赋诗赞道:“当年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流落人间万无一,我从故府得百枚。”由此可见,当时的澄心堂纸已是非常珍贵,重金难求。
后来,刘敞又送了十张纸给欧阳修,欧阳修那么有学问的一代文豪,却做了首诗说,“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意思是说,虽然有澄心堂纸了,但是谁舍得在这上面下笔书写呢?
欧阳修又将纸转赠梅尧臣,梅尧臣也是欣喜若狂,作《永叔寄澄心堂二幅》:“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可见澄心堂纸的珍贵。
这么珍贵的纸,技艺失传当然可惜,因此后世对澄心堂纸的仿制也一直不停。宋代制墨家潘谷,也是著名造纸家,他就曾仿制过这种纸,世称宋仿澄心堂纸。潘谷仿纸成功后,送了三百张自己仿的纸给梅尧臣,梅尧臣拿这纸与欧阳修送的“正版”作了比较:“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难推。”意思是说,仿制的不如原先的光滑厚实。但是这种仿造纸虽不如五代澄心堂纸,但仍受文人所珍视。
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过澄心堂纸。乾隆皇帝本身对书画非常爱好,也喜欢收集各种名贵纸张,他对前人所称颂的澄心堂纸非常向往,于是也开始着手复制这种纸张,并且也仿制出来了。
即使是这些仿制品,其售价也不菲,清代乾隆御制的仿造品,如今拿出来拍卖,每一张也得拍个3万元人民币。“如果现在还有澄心堂纸存在,那价值更别提有多贵了。”专家们都一致这么说。
如今还有澄心堂纸存世吗?
那么,现如今是否还有澄心堂纸存在呢?在南京老字号十竹斋,一位在此工作三十多年的工作人员说,他还没有听说过这种纸,现在他们这里最老的宣纸也就是清朝时期的,但也不是什么仿澄心堂纸。于是记者又到朝天宫的荣宝斋分店打听,文房四宝销售经理沈树杭先生告诉记者,他知道有澄心堂纸这种宣纸,但如果真有这种纸,那就是国宝级文物了,所以他们这里不会有,即使是后世的仿制品也都是古董,他曾经听说在一些拍卖会上曾出现过仿制品。
不过,沈树杭又告诉记者,虽然没有纯粹的澄心堂纸,但是应该会有一些用澄心堂纸书法绘画的作品存世。他曾经听说南京博物院收藏有南唐时期的书画,而这些书画有可能就是作于澄心堂纸上的。
于是记者来到南京博物院,向文物保管部的吴主任打听馆藏中是否有南唐书画真迹。可惜的是,吴主任告诉记者,南唐时期的书画作品本身就留传不多,南京博物院还没有这个时期的作品收藏。
不过记者并没有灰心,在网上记者搜索到,在南京大学存有一幅南唐时期的画作,这就是著名的国宝级书画《挑耳图》》(又名《勘书图》)。《挑耳图》是由南唐李煜时期画院待诏王齐翰创作,王齐翰是金陵人,他所画的《挑耳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传世的名画,均是描绘当时南京的生活写照,亦均经历千年而不磨灭。据资料记载,《挑耳图》宽34厘米,长571厘米。画上是一座巨大的三折屏风,屏风上画着青绿山水。屏风前略偏左是一长条大案,案上摆放着箱匣书卷等物。右侧矮案前,一人坐椅上,手持耳匙,左目紧闭,挑耳时独有的神态和惬意,表现得楚楚有致,案上有勘书时的书卷笔砚。右边尚有一侍者,背身向屏风后探望。
那么,《挑耳图》究竟是否是用澄心堂纸所作呢?记者到南京大学历史博物馆想一探究竟,但负责人却告诉记者,因为这一幅画太过贵重,所以他们现在不对外展出,也不能透露太多信息给外界。而对于《挑耳图》是否是由澄心堂纸所作,他们也不清楚,说这要问有关专家。
不过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挑耳图》就是用澄心堂纸制作的。因为澄心堂纸是宫廷御用纸,而《挑耳图》就是李煜御用画师所画,而且在《挑耳图》的左下侧还盖有李煜“建业文房之印”,那肯定是用澄心堂纸所作的。
澄心堂纸能还原出来吗
如果运用现代造纸技术,我们是否能够还原出澄心堂纸呢?中国宣纸协会的吴世新肯定地告诉记者,可以的。因为就在去年,他们已经还原出了清朝乾隆时期的乾隆贡宣纸,在市面上,一刀(100张)乾隆贡宣能够卖到1万多元。对于澄心堂纸,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要复制,但是在复制之前要先进行相关纸样研究,他们跟一些收藏有澄心堂纸书画品的博物馆联系后,人家都不愿意拿出来给他们分析,所以还原南唐时期澄心堂纸的造纸技术至今都没有得以实现。这是他们非常遗憾的地方。
在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的童国林教授也告诉记者,在前两年,他们也曾经仿制出清朝时期的宣纸,是福建地区的宣纸厂家请他们复制的。童教授说,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其实要复制生产这些古代纸张也不难,只要取到当年的纸张模片,对纸张纤维的构造和成分等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按照这种比例复制出来。只是像澄心堂纸这样的纸张,它的历史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工艺价值,如果用现代工艺还原出来,那么它的价值是否会打折扣,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非常在乎的。另外,现今能够保存下来的澄心堂纸基本都是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澄心堂纸,还有其书画的艺术价值,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保存到如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如果要拿出来分析,可能会对作品有损,而且还要取样,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估计这也是一些馆藏者不愿意轻易拿来复制的原因之一。
当然,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如果能够有机会复制出这么贵重的纸张,对他们来说当然是非常向往的,只是不知何时他们才能得偿所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