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本和他收集的专题门票
每个周日的中午,史正本都会去杜甫草堂的门票市场,这一周的“战利品”是两张北京奥运会的过期门票。每周日去门票市场是74岁的史正本的固定日程。自1956年开始收藏门票的他已拥有六万余藏品,堆满家中的两个书柜。
集门票53年藏品6万余件
1956年,南京学习的史正本被中山陵精美的门票吸引,开始专门收藏门票。除了每周去门票市场,史正本还和全国藏友书信交流,交换藏品。每到一个城市,他第一时间就赶往门票市场。
史正本有最得意的两张门票,一是2007年从洛阳券友手中求购的。这张门票不仅有激光防伪标签,还有一张立体防伪图,堪称当时的“高科技”门票。另一张则是光绪年间安徽境内的宝胜禅寺门票,票价铜元一枚。
门票学知识变成“景区通”
在厚厚门票堆中,史正本取出了一张白底蓝字的小票,一幅风景画上只有“贞山游”三个字。“这是上周才买回来的,准备查贞山在哪。”史正本拉开书柜,只见《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收藏20年》、《红色之旅》、《门券收藏与鉴赏》都成了他的“工具书”。
现在,他的景区门票,不仅分省,还分专题:山、水、寺。在一次次被“扫盲”中,史正本变成了一个“景区通”。有券友询问全国大小的景区,他都能迅速回答。去年,一位券友向他求助,刚买的旧门票上只有景区名和电话号。史正本通过电话区号找到城市,最后在《中国名胜词典》翻到景区简介。
按专题收集全国各地参展
门票多了,史正本将它们压平,用塑料膜包好,按专题分类装订成大张。2005年制成的最早一套专题,是中国之最:最高的山、最长的河、最古老的寺庙、学堂……现在,他的专题藏品已有十余套。
日前,他刚收集完了新一套成都景区的门票,准备本月中旬展出。其中全套的杜甫草堂门票共64张,从最早的一角钱的到现在几十元钱的,跨越了30多年。而武侯祠的门票则达上百张,包含纸质的、塑料的、带纪念币的、磁卡状的年卡等几种形式的门票。
每年,他都会应邀去全国各地展出。“门票可以带给别人许多乐趣。”史正本说,“我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去保留这些美好的东西。”
|